作者:蒲公英-绿茶来自:蒲公英
药品质量公告里面包含了很多对我们有参考意义的信息,认真读懂质量公告,特别是不合格品种和项目,对于我们吸取同行的教训,发现问题,改进质量还是很有帮助。
据不完全统计年国家局、省药监局质量抽检不符合规定共批次,医院制剂20批次,标示生产企业否认为其产品批次,非生产企业原因/贮存不当/留样合格等41批次,这些数据在统计分析时没有包含在内。
本次分析的数据是与制药企业相关的批次,涉及药企家,品种个。其中中药材/中药饮片批次(涉及药企家)、中成药 批次(涉及药企80家)、化药批次(涉及药企86家)、药包材 12批次(涉及药企11家)、辅料 2批次、生物制品、苗药各1批次。
小编统计不合格企业数量时发现,化药、中成药企业非常巧合均为9批次、4批次、3批次、2批次和1批次。一
化药
年质量抽检中化药批次,涉及药企86家,品种68个,检测项目25项。年化药抽检不合格前三名的品种:注射用硫酸阿米卡星(14批次)、诺氟沙星胶囊(10批次)、注射用奥扎格雷钠(8批次)。
年化药抽检不合格检测项排名前三的是可见异物(23批次)、溶出度(22批次)、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16批次)。上面的图表显示的是3批次以上(包含3批次)排名情况上面的表格显示的是3批次以上(包含3批次)涉及品种情况
二
中成药
年质量抽检不不合格的中成药 批次,涉及药企80家,品种75个,检测项目26个。
中成药不合格品种前三名的为石斛夜光丸(11批次)、复方丹参片(5批次)、婴儿健脾散(4批次)。中成药的不合格检测项目比较集中,依次为装量差异(18批次)、重量差异(13批次)、水分(13批次)、鉴别(13批次)、含量测定(13批次)、性状(12批次)、微生物限度(12批次)。上面的图表显示的是3批次以上(包含3批次)排名情况
不合格检测项目都涉及哪些品种呢?不合格的品种较为分散;下面的表格显示的是3批次以上(包含3批次)排名情况:
三
中药材/中药饮片
年抽检不合格中药材/中药饮片批次,涉及药企家,品种个、检测项目38项。
抽检不合格3批次以上的企业依次是21、14、12、11、13家。
中药材/中药饮片不合格品种前五名的为前胡(26批次)、山药(16批次)、白鲜皮(14批次)、淫羊藿(13批次)、稻芽(12批次)。
上面的图表显示的是6批次以上(包含6批次)排名情况
中药材/中药饮片的不合格检测项目前五名的是性状(批次)、含量测定(批次)、鉴别(88批次)、总灰分(62批次)、检查(39批次)。
上面的图表显示的是9项以上(包含9项)排名情况
检测项目不合格前五的品种:
前胡不合格(28批次):含量测定(21批次)、性状(5批次)、鉴别(2批次)。
白鲜皮不合格(22批次):性状(10批次)、杂质(6批次)、总灰分(2批次)、镁盐、铝盐(2批次)、检查(1批次)、浸出物(1批次)。
山药不合格(22批次):总灰分(8批次)、鉴别(6批次)、二氧化硫残留量(4批次)、炮制(2批次)、性状(2批次)。
小通草不合格(18批次):性状(9批次)、鉴别:(9批次)。
淫羊藿不合格(15批次):含量测定(10批次)、性状(2批次)、总灰分(2批次)、杂质(1批次)。
四
药包材
年药包材共有12批次不合格。复合膜5批,乙烯袋2批,药用复合硬片2批,滴眼剂瓶1批,钠钙瓶1批,药用聚酯瓶1批。五
辅料
年上半年药用辅料共有2批不合格,黑氧化铁和羟丙基淀粉空心胶囊。下半年没有增加。
六
生物制品/苗药
年生物制品和苗药各1批不合格,疼痛药(大号)、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易出现不合格的检测项可见异物-化药注射剂年化药抽检不合格检测项占首位的仍然是可见异物(23批次)。与往年一样,我们在注射剂产品检验所有不合格项目中,可见异物检查项始终排在首位,因质量问题召回产品大多是注射剂且主要是化学药注射剂,召回原因中“‘可见异物项’不符合规定”出现的频次最多。可见异物间接地反映出药品是否严格按GMP的要求生产,产品的处方、工艺、药包材的选择是否合理,剂型的选择是否得当。
溶出度年化药检测溶出度项中共22批次。非无菌制剂生产中因原粉性质、辅料性质、工艺控制等方面原因造成溶出度不合格。
安全性项目国家越来越重视对药品安全性项目的检测,已发布96个品种的86个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86个补充检验方法发布,制药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