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
杏林老叟1分钟前
祛湿热,利水肿,酸甘化阴以养肝血;
治不安腿、下肢抽筋且能生发养发。
性味功效
木瓜为蔷薇科落叶灌木贴梗海棠的成熟果实。性味:酸、温,入肝、脾经,有平肝和胃,去湿舒筋之效。
古今文献
《名医别录》:“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
《日华子本草》:“止吐泻、奔豚及脚气水肿,冷热痢,心腹痛,疗渴呕逆痰唾等。”
《雷公炮炙论》:“调营卫,助谷气。”
《食疗本草》:“治呕啘风气,又吐后转筋,煮汁饮之。”
《本草拾遗》:“下冷气,强筋骨,消食,止水痢后渴不止,作饮服之,又脚气冲心,取一颗去子煎服之,嫩者更佳。又止呕逆,心膈痰唾。”
《日用本草》:“治脚气上攻,腿膝疼痛,止渴消肿。”
《本草再新》:“敛肝和脾胃,活血通经。”
临证心法
木瓜味酸而性温,入肝脾经,历代均为治疗霍乱转筋、脚气肿痛之要药,当今临床则用于治疗腓肠肌拘挛、不安脚综合症,以及脱发斑秃等。综合其功效来看,本品止吐泻,有固涩之功;又治风湿痹痛,则有通经活络之效。固涩与疏通看似有矛盾之处,实则不然。《本草再新》曰其:“敛肝和脾胃,活血通经。”因其味酸,酸有收敛之性,故可固肠止泄;酸味入肝,补肝阴而使肝气不盛,肝气平和而能疏土,故能和胃消食;而酸味入肝,养肝血而滋肝阴,可治诸般血虚不能濡润之拘挛,亦治肝血不足,不能上荣之脱发斑秃;而其性温,有养血柔筋之效,兼能疏通血脉,故可用治风湿痹痛。
吐泻不止,胫酸转筋本品以温香为用,化湿为功,入脾经,可化中焦之湿而醒脾和中,脾健则运化行而清气升,则泄泻可止,胃得和降,则呕吐自除,是故本品自入药以来,即为治吐泄转筋之要药。如《别录》即以“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为其主要功效。再如《圣惠方》治吐泄转筋,用木瓜一枚(四破),陈仓米一合,煎服;又方,用木瓜汁一盏,木香末一钱匕,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圣济总录》治吐泻转筋,则用木瓜三两,吴茱萸半两,茴香一分,炙甘草一钱,为散,每服四大钱,加姜三片、紫苏叶十片,水煎服。这些方剂对于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引起的吐泻不止,电解质紊乱,以至于小腿抽筋者有效。其中木瓜不唯可以止泻,尤其对电解质紊乱导致的腓肠肌痉挛有效。
脚气上冲,腰膝疼痛古之脚气,又称“脚弱”或“软脚”,其病在古代多发,而当今少见,其症状以足胫顽麻肿为主,《太平圣惠方》描述其发病过程“即先肿痛,渐攻心腹,毒气不散,遍入四肢,两脚疼热,心胸躁闷,上气喘气,咳唾稠粘,面目虚浮,腹胁胀满,见食呕吐,壮热头痛,大便不通、秘涩,风毒凝滞,皮肤生疮,其候脚膝浮肿”。从上述表现来看,有人认为与重症维生素B1缺乏相类。古人认为其病机为“夫湿脚气者,由体虚,当风卧湿,醉后取凉,风湿毒气,搏于脚膝所致也”。中医治疗此类病证的常用方剂是鸡鸣散,方由木瓜、陈皮、槟榔、吴茱萸、苏叶、桔梗、生姜配伍而成。而《杨氏家藏方》之木瓜丸、《传家秘宝方》之木瓜散,均以木瓜为主药,此病现在虽不多见,但若偶见之,当知此方及以上诸药之用。
风湿痹痛,筋脉挛急木瓜味酸性温,入肝经,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又能化湿,湿化筋舒则痹痛拘挛可除,故为风湿痹痛所常用。但在临证时,应知其对痹证湿邪偏胜,且伴有肢体拘挛者更为适宜,而对于湿邪引起的腰膝关节酸重疼痛者尤多。如《杨氏家藏方》木瓜丸即以本品配伍青盐、吴茱萸制成丸剂,治风湿手足不能举者。现代临床报道以本品治疗风湿痹痛者也很多见。张志远先生经验,以本品配伍独活、伸筋草、五加皮、细辛、穿山龙、牛膝、老鹳草、千年健,治疗风湿导致的肌肉、关节疼痛,或四肢拘急,屈伸不利,展舒便疼者,效果满意。笔者临床学习应用,知其说不虚。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痹证也善用木瓜,根据病机采用不同配伍,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如治疗湿浊留于关节,下肢重着,酸楚疼痛,或下肢浮肿,舌苔白腻,脉濡者,用本瓜配以温经镇痛之品,如附子、苍术、独活、牛膝、威灵仙、当归等味;如湿邪化热,湿热痹着,则配伍苍术、黄柏、威灵仙、豨莶草、牛膝、萆薢等;如痹证久延,肝阴受损,筋脉失柔,以致周身掣痛,午后低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此时邪气未除而阴血受损,必须大剂滋填,养血柔肝,方可图治,不可套用治风之成法,药用:木瓜、何首乌、豨莶草、干地黄、石斛、络石藤、白芍、当归、阿胶等味。
阴血不足,拘挛不适本品酸以入肝,有养肝血,滋阴液之功,加之其能疏通经络,缓解肌肉紧张痉挛,故对于以肌肉拘挛不舒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有效,如不安腿综合症,老人低钙所致的小腿腓肠肌痉挛等。临床用本品30克,白芍20-40克,炙甘草20克,晚蚕砂10-15克,多服后1周便愈。
肝血不足,脱发斑秃本品味酸入肝,可以养肝血,滋肝阴,故而可用于脱发及斑秃的治疗。笔者在临床上治疗此病常用的方剂是神应养真丹。开始应用此方,是得之于《中医临证备要》,此书是秦伯未先生所著,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临床案头书,初习医者应该人手一册,时时参悟。书中载本方治疗“油风”,即斑秃效佳。笔者曾治疗一内蒙更年期脱发患者,半年后复诊:言其服此药后,头发如长草般生长,观其发已非常浓密,笔者惊其效,故后来对此方作了一定的考据,方知其本不治疗脱发或斑秃。本方始载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当归、天麻、川芎、羌活、白芍、熟地组成,研末后炼蜜为丸,以木瓜、菟丝子浸酒下,治疗偏枯左瘫右痪之证,其后,《外科正宗》将木瓜、菟丝子直接入方中为蜜丸,用以治疗油风。本方以四物汤补血养血,妙在用木瓜为引,酸以入肝,以助四物汤补肝血,菟丝子入肾补肾气,以使肾气充盛,如此则以补肝血为主,使肝肾同调,再以羌活升阳祛风,引气血达于头顶,天麻祛风而兼通络,诸药配合功效彰显。笔者临床用此方治疗多例脱发患者,不仅治疗斑秃效佳,而且对于脂溢性脱发,肝肾不足所致脱发、头发干燥枯黄等皆有疗效,若配以海艾汤(由菊花、防风、薄荷、藿香、藁本、蔓荆子、甘松)煎汤外洗,效果更好。
对于木瓜配伍当归、白芍等增强养阴补血之效,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可谓独有心得。其治疗“范廉居之室人,患恙,苔腻,口酸,耳鸣,不寐,不饥,神惫,脘痛,头摇,脉至虚弦,按之涩弱”,治用当归、白芍、枸杞子、木瓜、川楝子、半夏、石斛、茯神、竹茹、兰叶。方中配伍木瓜,主要就是加强当归、白芍、枸杞子养血柔肝之力,另一方面,其以木瓜之酸配伍半夏调和胃腑,健胃消食,以治不饥脘痛,此为明显的一药二用。故王氏谓此方乃“养营调气,和胃柔肝”之法。
用药眼目
1.用法用量:本品常用量10-30克。
2.应用注意:胃酸过多者不宜服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