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5个祛风除湿的中药方剂,老中医干货分

祛风除湿,祛风法之一。是用祛风湿药治疗风湿之邪留滞经络、肌肉、关节等部位,出现游走性疼痛症状时的方法。常用羌活、独活、防风、秦艽、威灵仙、桑枝、五加皮等药。皮肤湿疹,过敏性皮炎患者大多由于禀性不耐,湿热内蕴,外感风邪,浸淫肌肤而成。由于风性疏泄走窦,湿性粘滞,热性易伤阳津,致使血燥肌肤失养,瘙痒不已。

给大家收集了这15个去除风湿的中药方剂

1.甘草附子汤

规范名:四物附子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七)。

出处:《伤寒论》(汉?张仲景)

处方:甘草6克(炙),附子12克(炮,去皮,破),白术6克,桂枝12克(去皮)。

主治: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1.2升,煮取毫升,去滓。温服毫升,一日三次。初服得微汗则解。

2.白术附子汤

出处:《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白术6克,附子10克(炮,去皮),甘草3克(炙),生姜4.5克,(切)大枣6?.

主治:祛风除湿。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

3.擦疥散

出处:《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芜荑1两,大风子仁5钱,枯矾1两2钱,蛇床子1两,川椒5钱,雄黄5钱,硫黄5钱,核桃仁(另捣成泥)16两。

炮制:计8味,除核桃仁外,共研为细粉,过罗,每5两2钱细粉兑樟脑2两,轻粉2两,研细,混合均匀,用方内核桃仁捣泥为丸,重2钱。

主治:祛风除湿止痒。主治风湿疥癣,瘙痒不休。

用法用量:每用1丸,擦患处。

4.风湿六合汤

出处:《医垒元戎》

处方:当归(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酒洒蒸)各30克,防风,制苍术各21克。

炮制:上为粗末。

主治:养血活血,祛风除湿。主治妊娠外感风湿,肢节烦疼,身热头痛,脉浮。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水煎服。

5.附子酒

出处:《千金》卷八

处方:大附子1枚(重2两者,亦云2枚)。

主治:祛风除湿,温经络散寒邪。主治大风,冷痰癖,胀满,诸痹。

用法用量:以酒5升渍之,春5日。每服1合,1日2次。以痹为度。

6.槐皮膏

出处:《外台秘要》卷二十六引《小品方》

处方:槐皮克,甘草、当归、白芷各60克,陈豉、桃仁各50粒(去皮),赤小豆70克。

炮制:上七味,锉碎,以猪脂1.2升煎,候白芷黄,膏成,去滓。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解毒。治肛门痒痛,痔疮。

用法用量:涂患处,日用三次。

7.加减全虫汤

出处:《外伤科学》

处方:淡全蝎2钱,皂角刺4钱,苦参3钱,白鲜皮5钱,刺蒺藜5钱,枳壳3钱,威灵仙5钱,防风1钱5分,黄柏3钱。

主治:祛风除湿。主治顽固性湿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

用法用量:水煎服。

8.白疕二号房

出处:《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处方:土茯苓30g,忍冬藤9g,生甘草6g,板蓝根15g,威灵仙15g,山豆根9g,草河车15g,白鲜皮15g。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牛皮癣早期。

名家论述土茯苓、白鲜皮、威灵仙祛风除湿;板蓝根、山豆根、草河车、忍冬藤、生甘草清热解毒。

9.椒艾汤

出处:《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处方:石菖蒲30克(锉),川椒7.5克,艾叶7.5克(锉),葱白7握。

主治:祛风除湿止痒。治遍身生疮疥,或下部湿痒,脚气等。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8升,煎数沸,淋洗。

10.桂枝附子汤

出处:《伤寒论》(汉?张仲景)

处方:桂枝12克(去皮)附子15克(炮,去皮)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甘草6克(炙)

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于风寒湿邪而成者。

用法用量:上药五味,以水毫升,煮取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备注:方中桂枝散风寒,通经络,附子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二药相配,散风寒湿邪而止痹痛;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补脾和中。五味合用,共奏祛风除湿,媪经散寒之功。

11.苦参藓皮汤

出处:史定文方

处方:苦参10克,黄柏12克,苡仁10克,白藓皮20克,生地9克,赤芍10克,牛蒡子10克,地肤子10克,浮萍10克,滑石20克,甘草5克。

主治:清热活血,祛风除湿。主治风湿之邪,留滞皮肤,久则化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12.木瓜虎骨丸

出处:《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处方:木瓜1枚(去皮、瓤,焙)麒麟竭(研)没药(研)各30克乳香15克(研,以上三味,同研令匀,入在木瓜中,却以原盖子盖定,用黑豆适量,水淘过,安木瓜在内,都用豆盖,蒸烂取出,沙盆内研成膏)虎骨(涂酒炙)30克木香自然铜(醋淬七遍)枫香脂败龟(醋炙,去裙襕)骨碎补(去毛)甜瓜子桂当归(切,焙)各30克,地龙(去土)60克安息香30克(重阳酒熬入药)

炮制:上药一十五味,除研药外,为细末,拌匀,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治风寒湿合而成痹,脚重不仁,疼痛少力,足下隐痛,不能踏地,腰膝筋挛,不能屈伸,及项背拘急,手臂无力,耳内蝉鸣,头眩目晕,及诸证脚气,行步艰难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煎木瓜汤下,温酒亦得,渐加至50丸。

13.牛膝酒

出处:《圣济总录》卷十九

处方:牛膝、秦艽(去苗、土)、芎藭、防风(去叉)、桂(去粗皮)、独活(去芦头)、丹参、白茯苓(去黑皮)各60克,?杜仲(去粗皮,锉,炒)、附子(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干姜(炮)、麦门冬(去心)、地骨皮各30克,五加皮克,薏苡仁30克,大麻子(炒)15克。

炮制:上十七味,锉切如麻豆,以生绢袋盛,用酒4升浸,春、夏三日,秋、冬五日。

主治:补肾温阳,祛风除湿。治肾气虚冷,复感寒湿为痹。

用法用量:空腹时服适量。

14.琼花膏

出处:《外科大成》(清?祁坤)

处方:闹羊花根皮45克,五加皮、归身各60克,威灵仙30克,防风、荆芥、元参、花粉各45克,甘草30克。

炮制:上药用真麻油1.5千克浸,煎如法,再用铅粉收膏,退火毒七日后可用。

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治杨梅疮并结毒,筋骨疼痛,及一切腰腿疼痛,诸毒恶疮。

用法用量:摊贴患处。

15.却毒汤

出处:《医宗金鉴》卷六十九

处方:瓦松、马齿苋、甘草(生)各15克,川文蛤、川椒、苍术、防风、葱白、枳壳、侧柏叶各9克,焰消30克。

主治: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治肛门、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水1.25升,煎至毫升。先熏后洗,日用三次。

往期精彩回顾:

湿邪生百病!湿气太重怎么办?五种祛湿首选中成药

消脂减肥可选3种中成药

十种气血双补的中成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xiana.com/wxxp/53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