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进中医外治技术教科书中的长泰灵荨

一、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以皮肤出现苍白色或淡红色风团,皮损时隐时现,伴有局部瘙痒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皮肤病。《诸病源侯论?风瘙身体瘾疹候》中曰:“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本病皮损具有时隐时现的特点,故称之为瘾疹。

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及季节。

本病发病突然,皮损可出现于任何部位。皮损为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淡红

色或苍白色风团,边界清楚,消退迅速,消后不留痕迹。患者自觉灼热、瘙痒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恶寒等外感症状;如变应原侵犯消化道黏膜,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侵犯咽喉或支气管时,患者常伴有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发生晕厥。

本病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病程在1~2周内者为急性;慢

性荨麻疹可反复发作,经年不愈。本病患者血液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常高。

荨麻疹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六淫侵袭,其中以风邪为首;或脏腑

失调、七情内伤;或禀赋异常,内外合邪所致。外感邪气、某些药物、食物常是发病诱因。风邪是本病发病的关键因素,或感受风邪而发,或风邪与内在病理因素搏结而发,或郁热生风而发。

1.中药熏洗法

(1)香砂洗剂

组成:香樟木、蚕砂、苏叶、威灵仙各30g。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煮沸过滤去渣即得。熏洗患处。

(2)苍耳洗剂

组成:苍耳草、冬瓜皮、凌霄花、槠桃叶各30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煮沸过滤去渣即得。熏洗患处。

(3)浮萍洗剂

组成:浮萍、樟树叶、金银花、苦参各30g。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煮沸过滤去渣。熏洗患处。

(4)地肤子洗剂

组成:地肤子12g,白鲜皮9g,防风9g,川断9g,赤芍9g,透骨草9g,一

枝篙9g,独活9g,荆芥9g。

用法:上药加水1.5L煎煮后熏洗全身,洗时应避风。

2.中药外涂法

组成:百部、白酒(或75%的酒精)。

用法:以10%~25%的浓度配方,夏天浸泡3~5天,冬天浸泡5~7天

滤过去渣,外搽皮损区,每日3~5次。

3.透皮给药疗法

用长泰灵Ⅱ型洗剂喷洗患处,均匀涂抹,缓慢搓揉,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或将长泰灵Ⅱ型洗剂喷于曲池、血海两穴,再缓慢搓揉,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本法多用于泛发性荨麻疹。

二、漆疮

漆疮是指因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外界致病物质后所引起的皮肤急性炎症反应。本病有一定自限性,除去病因后可自行痊愈。中医文献中根据接触物质的不同及其引起的症状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如“漆疮”“膏药风”“马桶癣”等。

本病发病前有明确的接触史。除强酸、强碱等一些强烈的刺激物立即引起皮

损而无潜伏期外,大多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才发病。第一次接触某种物质,潜伏期在4~5天以上,再次接触发病时间则缩短。

本病一般起病较急,皮损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甚至大疱,

破后糜烂、滲液,严重者则可有表皮松解,甚至坏死、溃疡。发生于口唇,眼

睑、包皮、阴囊等皮肤组织疏松部位者皮肤肿胀明显,呈局限性水肿而无明易边界,皮肤光亮,皮纹消失。自觉灼热、瘙痒,严重者感觉灼痒疼痛,少数患者伴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头晕头痛。

皮损的形态、范围、严重程度取决于接触物质种类、性质,浓度,接触

间的久暂、接触部位和面积大小,以及机体对刺激物的反应程度。皮损形状与

接触物大抵一致,一般仅局限于刺激物接触部位,尤以面颈、四肢等暴露位为

多,但亦可因搔抓或其他原因将接触物带至身体其他部位使皮损播散,其至泛发全身。

本病一定有自限性,一般去除病因后如处理得当,1~2周内可痊。若反

复接触刺激物或处理不当,病情迁延而转变为亚急性或慢性,表现为轻度红

丘疹、境界不清,或为皮肤轻度增厚及苔藓样变。

由于禀赋不耐,皮肤腠理不密,接触某些物质如漆、药物、塑料、橡胶制

品、染料和某些植物的花粉、叶、茎等,使毒邪侵入皮肤,蕴郁化热,邪热与气血相搏而发病。

1.透皮给药疗法

先在皮损瘙痒局部应用长泰灵1型洗剂喷3~4遍后均匀涂抹,再于皮损区

喷涂长泰灵Ⅱ型洗剂3~4遍。对皮肤松软部位每次用药后需用手按揉。

2.其他疗法

皮损以肥厚粗糙为主,或有鳞屑,或呈苔藓样变者,可选用软膏剂如3%黑

豆馏油、糠馏油或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软膏外涂。

三、粉刺

粉刺,西医学称之为痤疮,是一种以颜面、胸、背等处生丘疹,可挤出白色

碎米样粉汁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为皮脂腺及毛囊的慢性炎症。《医宗金鉴·外

科心法要诀》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斄屑

,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

本病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及臀部,多发于青春期,皮损常因情志不畅或月经

前后明显加重。皮损初起为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上有白色脓头,可挤出白色或淡黄色脂栓。因感染而形成的小丘疹,顶端可出现脓疱,丘疹消退后可短期残留色素沉着或凹陷样疤痕。本病严重者称为聚合型痤疮,可同时出现紫红色结节、脓肿、囊肿及疤痕,常伴有皮脂分泌增多。患者常伴有轻度瘙痒或痛。本病病程长短不一,青春期后多痊愈。

本病可由素体阳热偏胜,肺经蕴热,复感风邪,上熏头面而发;或平素过食

辛辣油腻,湿热互结,上蒸颜面而致;或脾气不足,失于运化,痰湿内停,日久化热,湿热瘀痰凝结于肌肤所致。

1.中药外涂法

组成:白蔹、白石脂、杏仁各15g。

用法:将杏仁用热水浸泡去皮尖后与其他药共研末,过箩成极细粉,装瓶备

用。每次使用时取适量药粉,加鸡蛋清调和,睡前涂于面部,早上起床后洗去。

2.针刺疗法

取穴:局部阿是穴、曲池、血海、丰隆、内庭。

方法:局部阿是穴毫针浅刺,余穴毫针刺1~1.5寸,泻法为主。1~2日1次

3.透皮给药疗法

用长泰灵Ⅱ型洗剂喷洗患处后均匀涂抹,缓慢搓揉,每日2次,每次2~3

遍。或将长泰灵Ⅱ型洗剂喷于曲池、血海、阴陵泉等穴,再缓慢搓揉,每日2次,每次2~3遍。

泰顺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最新治疗办法
白癜风平安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xiana.com/wxxp/2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