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它是由于单钠尿酸盐结晶(MSU)或尿酸在细胞外液形成超饱和状态,使其晶体在组织中沉积而造成的一组异源性疾病。本病以关节液和痛风石中可找到有双折光性的单水尿酸钠结晶为其特点。其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见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中医也有“痛风”的病名,历代医学家都有所论述。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痛风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摄失养,造成脏腑功能失调为发病基础,以外感邪气、跌打损伤为发病外因,湿热、痰浊、瘀血互结为发病特点,辨证应注意辨其虚实,初则属于实证,久则正虚邪实,或虚实夹杂。痰瘀阻滞是造成痛风的主要原因。症状早期表现在肢体、关节经络,继则侵蚀筋骨,内损脏腑。
凡属风邪偏盛者为行痹,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寒邪偏盛者为痛痹,关节僵硬,痛有定处;湿邪偏盛者为着痹,关节肌肉麻木,重着肿胀;热邪偏盛者为热痹,关节红肿灼热,疼痛拒按;而过多的尿酸则属湿浊,因脾失健运使湿浊内生,肾分清泌浊功能失调致湿浊排泄障碍,加之酗酒暴食,劳倦过度等,则湿浊流注于关节、肌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治疗在急性期以祛邪为主,用祛风除湿,清热利湿等法;慢性期以扶正祛邪为主,用健脾益气,补益肝肾等法。
临床辩证
湿热痹阻:
痛风排酸是重点,由于湿邪入里化热,或素体阳升,内有蕴热,湿热交蒸而致。症见关节红肿热痛,病势较急,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或腻,脉象滑数或弦数。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选四妙白虎汤加减,药用苍术、黄柏、知母、生石膏、金银花、连翘、木瓜、地龙、薏苡仁、老鹳草、川牛膝、威灵仙等。
风寒湿痹:
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侵入,阻滞经络,痹阻不通而致。症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见局部皮下结节、痛风石。伴关节喜温,肢体重着,麻木不仁,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紧或濡缓。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选桂枝乌头汤加减,药用桂枝、白芍、生姜、黄芪、制川乌、麻黄、防己、当归、川芎、羌活、苍术、防风等。
痰瘀阻滞:
由于久病体弱,痹阻经络,气血不通,痰瘀交结于关节而致。症见关节肿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局部硬节,或见痛风石。伴关节畸形,屈伸不利,局部皮色暗红,体虚乏力,面色青暗。舌质绛红有瘀点,苔白或黄,脉象沉滑或细涩。治宜化痰散结,活血通络。方选二陈桃红饮加减,药用陈皮、半夏、茯苓、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秦艽、炮山甲、天南星、伸筋草等。
脾肾阳虚:
由于素体阳虚,外邪侵入,迁延不愈,损伤脾肾而致。症见关节肿痛持续,肢体及面部浮肿。伴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纳呆呕恶,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脉象沉缓或沉细。治宜健脾益肾,温阳散寒。方选附子理中汤加减,药用制附子、肉桂、白术、党参、茯苓、黄芪、杜仲、补骨脂、仙灵脾、肉苁蓉、骨碎补、金毛狗脊等。
肝肾阴虚:
由于久病伤津,阴液匮乏,不能滋养肝肾,邪居筋骨而致。症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关节变形,可见结节,屈伸不利。伴腰膝酸软,耳鸣口干,肌肤麻木不仁,神疲乏力,面色潮红。舌质干红,苔薄黄燥,脉弦细或细数。治宜补肝益肾,祛风除湿。方选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用独活、桑寄生、白芍、熟地、杜仲、牛膝、龟版、鳖甲、菟丝子、女贞子、伸筋草等。
以上方药可视症加减:风邪偏盛加五加皮、寻骨风、透骨草;寒邪偏盛加制附子、细辛、桂枝;湿邪偏盛加萆薢、木瓜、豨莶草;湿热偏盛加栀子、黄柏、忍冬藤;关节疼痛加莪术、全蝎、徐长卿;关节肿甚加防己、泽泻、车前子;关节冷痛加细辛、干姜、制附子;肌肤麻木加穿山龙、海风藤、络石藤;阳虚甚加干姜、巴戟天、肉苁蓉;阴虚甚加生地、石斛、鳖甲;下肢关节痛加牛膝、独活、青风藤;上肢关节痛加桑枝、姜黄、威灵仙;腰膝酸软加川续断、鹿衔草、鹿角胶;血瘀明显加赤芍、红景天、生蒲黄;皮下结节或痛风石加僵蚕、白芥子、胆南星等。
本病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对症处理;慢性期应加强排除尿酸,辨证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痛风患者慎用药
阿司匹林:中小剂量阿司匹林(小于1~2克/天)能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能力,因此,痛风急性发作时,应避免应用阿司匹林。
抗结核药:吡嗪酰胺可以引起血尿酸增高,但不是所有使用吡嗪酰胺的患者都会出现继发性痛风。
利尿剂:几乎所有的利尿剂都可以引起高尿酸血症。其中以呋塞米、依他尼酸、氢氯噻嗪等药物最为明显。这是由于人们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利尿剂时,会使肾小管对尿酸钠的重吸收增加,从而增高血液中尿酸的浓度,最终引起高尿酸血症。
部分抗生素:喹诺酮(如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青霉素等抗生素大多由肾脏排泄,但喹诺酮类、青霉素等抗生素的排出多就会影响尿酸的排出,使体内尿酸水平升高。
降脂药:烟酸是降脂药中常用的药物,它虽然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但它兼有明显的升高血尿酸的副作用,应引起注意。
某些维生素药:如维生素B1和B2,都会降低体内血尿酸的排泄,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大剂量的服用。还有就是要注意维生素C的服用,患者在用秋水仙碱、丙磺舒治疗时,要避免摄入大剂量的维生素C。
非甾体类止痛药:常用的有消炎痛、双氯灭痛、扶他林、奥尔芬、布洛芬、芬必得、保泰松、舒林酸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环氧化酶的活性,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达到消炎镇痛的作用。很多患者服用后会有恶心、呕吐、胃肠不舒服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出现消化性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的严重反应。因此这类止痛药一定要慎用,建议痛风患者尽量在确保疗效的情况下使用最小有效剂量和最短疗程。
饮食禁忌
1、控制嘌呤的摄入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致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因此患者应长期控制嘌呤摄入。患者在急性期应选用低嘌呤饮食,摄入的嘌呤应在mg/d之内,禁用含嘌呤高食物,如动物内脏、颜色深的肉类、海产类、硬壳果类,尤其是火锅等食物。
2、限制热量的摄入
痛风病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症等关系密切。有些痛风症病人的甘油三酯甚至可达75%~84%。患者应降低体重、限制热能,体重最好能低于理想体重的10%~15%;热能根据病情而定,一般为6.28~7.53mj。切忌减重过快,减重过快会促进脂肪分解,反而易诱发痛风病急性发作。
3、每天喝够人体所必须的水
食用含水分多的水果,食品,维持在ml/d以上,最好能达到ml,促进尿酸排泄。血尿酸超过正常值时称高尿酸血症。在20年前,人类血液中尿酸的正常浓度约4mg/ml(μmol/L)。而年我们去做健康检查,尿酸浓度在7mg/ml(μmol/L)以下时,医生会判定为合格,其实我们血液中尿酸含量已较20年前提高约1倍。此现象显示在生活中,由于工作的紧张状况,导致尿酸的形成与排出方面,已经出现很大的危机。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种疾病,是细小针尖状的尿酸盐的慢性沉积,其临床表现为高尿酸盐结晶而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它会让你周身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俗语说:痛风痛起来真要命。只有饱受痛风煎熬的人才会有如此深的感觉,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痛风性肾炎,尿酸肾结石,以及性功能减退,高血压等多种并发症。
1.饮食方面
①猪、牛、羊肉、火腿、香肠、鸡、鸭、鹅、兔以及各种动物内脏(肝、肾、心、脑)、骨髓等含嘌呤量高,应尽量不吃;鱼虾类、菠菜、豆类、香菇、花生等也有一定量嘌呤,要少吃;大多数蔬菜、各种水果、牛奶和奶制品、鸡蛋、米饭、糖等可以吃,海带的适当使用对痛风也有一定好处。
②饮水要使每日尿量保持在ml以上,因尿路结石的发生和小便尿酸浓度及小便的酸碱度有关,必要时可服用碱性药物,以预防尿路结石的发生。
③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饿。
④节制烟酒,尤其不能酗酒。
⑤不喝浓茶、咖啡等饮料。
2.妥善处理诱发因素
禁用或少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大剂量噻嗪类及氨苯喋啶等利尿剂、胰岛素及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小于2g)等。
注意体重、注意劳逸结合
①肥胖者要积极减肥,减轻体重,这对于防止痛风发生颇为重要。
②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精神紧张、感染、手术,一般不主张痛风病人参加跑步等较强的体育锻炼,或进行长途步行旅游。
张兆坤大夫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发白癜风论文二十多篇SEO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