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自律的师父作为榜样,我们也不好意思偷懒,尽可能地改掉过去的惰性,同学们都说知识学了多少不知道,倒是作息规律了,按时上下班,晚上看看书也就睡了,追剧、游戏、小说都戒掉了。
关于早起,室友经常笑我,大家上班七点半起,周末可以睡到九点多,而我呢,周末比上班还起得早。
因为师父交给我的任务,想要懒床都没机会了。
师父总坚持在周六晚上写一篇文章,周日上午我到他家打出来,师父毕竟上了岁数,电脑看久了眼睛不舒服,我有空都会逐字逐句地念给他听,他在旁边修改,基本上都要修改两遍,审核一遍,这一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
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是在学习更多的知识。
白天诊室跟着师父,晚上在师父的书房看他怎么修改同学的文章,周末是在挖掘师父的学术经验,他写的文章我都是第一个看到,有什么疑惑也可以请师父当场解答,少睡两个钟,多学点知识,求之不得呀!
?在生活中,和师父师母相处,就是一家人,师父虽对我严厉,然而每次在他家回来,兜里都会有吃的,今天塞个苹果,明天装个鸡蛋,后天是糖果……
周末在二老家里经常蹭饭,帮忙洗洗菜,剥个蒜啥的,只因师母干活太利索,我实在帮不上忙,在一旁小鸡啄米似地应着师母说的每一句话,老人家就高兴了。
要是师母看冰箱储备的菜还比较多,就会叫上我的室友和其他同学一块来吃饭,他们家有个小菜园,里头的蔬菜都是拿中药渣滓当肥施,那营养……也许真的就是可以把萝卜当人参吃了。
三句话不离本行,饭桌上也在聊中药知识,师父的提问,好学的同学积极回答并请教,也有一两个同学总是头埋得低低的,使劲儿扒饭,简直是和上学期间的最怕老师提问环节一模一样!不管多大,还是怕老师!??
?在教学上,师父似乎格外地严,他把学生分成几类,实习的、见习的、学习的、跟师的……
他对前两类学生比较放纵,不会给一丢丢学习的压力,通常以开玩笑的口吻批评他们学习不认真,留给学生的印象是和蔼慈祥;
来学习的学生,师父对他们会有一些要求,相对来说也不算严厉,在学生心目中就是循循善诱的好老师;
跟师的名额十分有限,要先通过师父几个月的观察考验,合格了才能入门,入门后,师父就喊我们徒弟了,他会给我们安排很多任务,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说实话,老爷子在我心里,首先是威严,然后才是慈祥。
师母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师父喊徒弟多做事,就是想培养出来能独当一面,不要怕苦怕累,都是为你好。”
师父最常说:“莫总是看别人怎么样,你是徒弟,徒弟肯定不一样的,都是当做接班人来培养的,我不会讲好话,只会严格要求。”
?师父很多时候还是讲究传统规矩的,比如真正跟师的,他才会排名,告诉我哪个是师姐,哪个是师兄。其他的学生,他让我喊名字可以了,当作同学或同事。
有些师兄姐都蛮大了,医院,或自己开诊所,都成为了守护一方百姓的明医,不在师父身边。
当时只有一位沙参师兄还在跟师,听见那些来的时间比较长的同学都喊他大师兄,单纯的我问他是不是师父最大的徒弟?
师兄很谦虚:“没有啊,我最小!”
那些同学都说是他最大,我自然是信了。
后来才知道,沙参师兄跟师好几年了,在这里,他最大!按师父所有的弟子排名,我没入门以前,他是最小也没错啊!
说起我这位师兄,总有聊不完的话题,脑子特别灵活,又爱搞怪,和他聊天真是又气又好笑,关键时刻却永远最靠谱。
我们也非常信服这位师兄,他被师父磨炼得样样精通,我们在药房是手忙脚乱,他看似慢悠悠地,却是稳、准、快;
电脑坏了,喊一声“师兄”,他从不推脱;
输处方时,师父喜欢用他独特的记忆方式,很多听都没听懂,更写不出来,也是师兄扯着嗓子告知答案……
师父看病神速,师兄输病历的速度也非常快,配合得很好,但师兄很会安排时间,有时候慢一点,让药房的同学能有喝口水的时间,看药房闲下来了,他便加速,没几分钟单子就一张接一张,药房的老人调侃:“要加油了!你们的师兄睡醒了!”??
?师父教,师兄带着,像这样的培养方式,进步很快,可没多少人愿意吃这样的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又累又枯燥,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很多病历是相同的,处方也相似,这就让人觉得很疲倦很无聊,认为治病不过如此,把方子背熟就行了,不想再学下去了。
半途而废的学生,师父见了太多,他老人家也是从学徒一步步走过来的,熬过多少寂寞和苦难,才能成为普救含灵的苍生大医,他要培养的不是只会看看病的大夫,而是将来和他一样德艺双馨的接班人,才会将拜师的门槛提高,几个月的考验都经受不住,学中医可是要忍受一辈子寂寞的事。
我也曾经畏惧过师父的严厉,那段时间状态不好,不敢去师父家,很多话都不敢说,就害怕他训我,特别迷茫,幸好一番波折后,在师父的开导下也想明白了。
有两位同学也是准备跟师,师兄偷懒,让我来带他们熟悉输病历,师父笑称我此举也是传承,让那两位同学反复多看,最好看一百遍就学会了,因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教学相长,我在带他们学习的时候深有体会,平常只会敲键盘,和师父配合得也比较好,但是要开口讲怎样操作,有什么诀窍,这就犯难了,通过这一次给他们“讲课”,我的知识掌握得更扎实了。
我是把他们教会了,想着加上师兄就有四个人轮流打处方了,工作量大大减少,不过呢,其中一个读研去了,这是好事,我们祝贺他!另一个呢,吃不了这份苦走了,这很可惜。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一定要坚持不懈,学医更如是,不忘初心,只管耕耘,自有收获。
?(图片都在网上下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