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期,秦国四处发兵,攻占其他六国的城池,士兵常年征战在外,风餐露宿的,不少士兵患上了腿痛、膝盖痛的毛病。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大部分得病的士兵都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不少士兵在冲锋陷阵时由于腿脚不便,被对方士兵给杀死。
在部队中有一个随着军队一路南下的年轻军医,不仅亲眼目
睹自己一个从小长大的朋友由于腿痛行动不便被对方士兵给杀死了,而且还看到很多老百姓除了饱受战争之苦之外,还同样受到腿病行动不便的折磨,这让他心痛不已。于是他非常痛恨战争,决定离开部队,用自己的医术来为这些受苦的百姓解除痛苦。
于是这名年轻的军医便到深山中寻找能治疗这腿病的药,一路上不知道尝了多少种药,遭遇过多少困难,但都没能打消他找药的决心。一连数月都未能找到这种草药,他身心俱疲,但是一想到那些正在遭受病痛的百姓和士兵,他又继续踏上了找药之路。
一日,在寻药途中他遇到一位白头发白胡子的老者,老者看上去百十来岁了,但是仍然面色红润,即使全身负重也能健步如飞。他想,在如此深山之中竟有如此奇人,在养生方面一定有他的独到之处。于是,他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您今年贵庚?”
“老朽今年一百有二了。”老者答道。
年轻的军医知道他今天遇到了奇人,便虚心地向这位老者求教:“老人家,您这么大岁数了还面色红润,健步如飞,有何秘诀啊?”
“吾师乃扁鹊,只因躲避战火才独自一人逃到这深山老林之中,有一梅花鹿相伴。老朽常年在这一带山中采药,并为周边的百姓看病。老朽养生除了平日里做些导引之外(导引:古代的一种养生术。指呼吸吐纳,屈伸俯仰,活动关节。相当于现在的气功或体育疗法),还吃些丹药来防病去灾。看看这战火让多少家庭破碎啊,真希望这战火能早日停息,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老者说着说着,满脸流露怜悯之情。
当听到老者就是名医扁鹊的徒弟时,年轻的军医便“扑通”
一声跪在老者脚下,连声说道“师傅,请您收我为徒吧”,便对老者磕起头来。当他把他寻药的经历和路上遇到的艰辛告诉老者后,老者被他的诚心所打动,便收他做了徒弟。
在跟随老者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年轻的军官问道:“师傅,我在军营中和路上遇到很多腿痛、膝盖痛的患者,但是苦于无药治疗,请问师傅,治疗这个病可有良方?”
老者随手便指着路边一株草说,这个草能治疗你说的腿疾,你多采些这个草去给百姓治病吧。说完便从怀中拿出一本帛书交到他的手中说:“这是扁鹊先师留给我的医籍,我已经老了,不能像以前那样游走四方为百姓治病了,你拿去好好学习。你跟随我学习了这么长的时间,我已无可教你的东西了,记得为医者不得以已之医术为求财之本,当以除却天下百姓之病痛为己任,方可为大医,切记切记!”说完便骑鹿而去。年轻的军医眼含热泪,向师傅磕了3个响头后,便下山去了。
下山后,他按照师傅的教诲,教身患腿疾的百姓和士兵自己识药、采药,渐渐地这些百姓和士兵的腿疾都痊愈了。
随着他游历全国给全国的百姓治疗这种腿疾,这种药材就逐渐流通全国。由于这个药材来自秦国,且药材干燥后根茎有皱纹并且绞接在一起,所以人们就把这个药材叫做“秦纠”,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秦艽”。
秦艽
大叶龙胆,左秦艽,西秦艽,大艽,秦胶,秦纠,左扭,鸡腿艽,辫子艽,
苦,辛,平。归胃、肝、胆经。可升可降。
祛风除湿,通活经络,清除湿热,宣痹止痛
本品润而不燥,为风中之润剂,既能祛风除湿,又能通络舒筋,因其味苦有降泄之功,故又能清热除蒸,治虚劳骨蒸潮热,并能兼利二便、导湿热外出,可治湿热黄疸。
1.祛风胜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能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常与木瓜、川羌、独活、黄芪、当归等同用。
2.退热除蒸用于骨蒸潮热,症见午后潮热,骨蒸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心悸失眠,腰酸遗精等,用之有清退虚热之功,常与滋阴药同用,如秦艽鳖甲散及秦艽散。
独活与秦艽,皆治风湿痹证,下部风湿多用之,然独活辛温,祛风散寒力胜,用于偏寒者;秦艽则三痹皆宜,且清阳明湿热,用于偏热者。
1.配防风:防风辛苦微温,升发行散,为治风通用之品,兼能胜湿止痛;秦艽为治风湿要药,且入肝经,舒筋止痛,二者均为"风药中的润剂",性味平和,寒温相宜,无论虚实新久,但见风湿痹痛、筋脉挛急、肢体麻木,皆可用之。
2.配鳖甲:鳖甲咸寒入肝,至阴之性,主厥阴血分之病,益阴除热而消散;秦艽苦辛,为风药中润剂,又有退热除蒸之功,二药协同,透肌退热,善治虚劳骨蒸潮热。
3.配防己:防己苦寒,性善下行,功长利水,泄经络之湿淫,利脏腑之水邪,二药相使,防己助秦艽疏泄湿热,加强通湿滞、散风结、舒筋络、利关节之功,治湿热痹阻,且清利湿热、利尿退黄。
4.配海桐皮:海桐皮苦辛平,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宣散之品,循经达络,偏于走上;秦艽辛散苦泄,性味平和,乃风中之润剂,偏于走下。二药配伍,上下同治,寒热皆宜,共治诸痹。
5.配威灵仙:威灵仙辛咸温,辛咸走散,性温通利,祛风胜湿,通经活络,其性燥烈;秦艽辛苦,辛散苦泄,质润不燥,为风药中之润剂。二药合用,一润一燥,润燥相济,共治风湿痹痛,麻木瘫痪。
6.配当归: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行气止痛,"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二药合用,既能活血祛风、通络舒筋以治瘫痪,又可活血散寒、通络止痛以治痹证,相须为用。
7.配茵陈:茵陈苦寒,燥湿清热,渗利小便,为治黄疸要药,二药合用,皆能清利湿热,利尿退黄,功用相近,其效累加。
8.配鸡内金:鸡内金甘微寒,运脾健胃,微寒清热,二药合用,治疗食积不化、小儿疳积、午后蒸热。
9.配忍冬藤:忍冬藤甘寒,清热解毒,除经络风热,二药合用,用于湿热痹证、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
10.配石韦:石韦甘苦微寒,上清肺热,下利膀胱,为清热通淋要药,二药合用,皆有清热利水通淋之功,用于湿热淋浊、尿急涩痛。
凡气血亏虚身痛发热或下部虚寒、小便失禁、大便溏泄者忌用。
内服:6~l2克,入煎剂,或入丸散。
为龙胆科植物秦艽或小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等的根。主产于陕西、甘肃、内蒙古、四川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及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挫去黑皮,晒干。切片,生用。
《本经》;"秦艽,味苦平。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生山谷。"
《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攀急。"
《药性本草》:"疗酒黄黄疸,解酒毒,去头风。"
《日华诸家本草》:"传尸骨蒸,治疳及时气。"
《本草纲目》:"秦艽手足阳明经药也,兼入肝胆,故手足不遂、黄疸烦渴之病须之,取其去阳明之湿热也。阳明有湿则身体酸疼烦热,有热则日晡潮热骨蒸。"
《要药分剂》:"感受风寒发热,遍身疼痛,必以秦艽治之,以其能散结除邪也。并能养胎。"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