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汤三仙汤

仙灵脾30克、仙矛10克、仙鹤草50克、冰糖50克、大枣10个。服法:一副药煎三杯,连服一周。功效:这副堪称“大力神”饮料,味道比较好,可以改善气虚之证。方解:仙灵脾又称淫羊藿,性温,味辛,入肝、肾经。《本草纲目》记载仙灵脾“益精气,坚筋骨,补腰膝,强心力”。仙茅别名黄茅参,性温,味甘、辛。入肾肝二经。有补肾阳、强筋骨、祛湿寒、明目、益精止血、解毒消肿之能。仙鹤草又名脱力草,性味苦涩而平,除用于收敛止血外,它还能强壮扶正补虚。从以上三味药的功效可以看到,其共同之处都具有扶正补虚,益气安神的作用,干老将其叠加复用,使其作用更加强大迅速,直逼西医激素,且无西医激素之副作用。根据其作用,在临床上常用其治疗心脏病、脾胃病、肺心病、慢性咳嗽、腹泻肠炎,以及体困疲乏、精神萎靡(西医称的亚健康状态)等一系列中医称为气虚之证。

胸闷,气短,常心慌怔忡,疲乏无力,上楼没劲,腿沉如灌铅,饮食-一般,二便基本正常,脉浮濡无力,舌淡苔白,西医诊为冠心病,称供血不足,中医辨为心气不足,血不养心。处方:仙灵脾50g、仙矛10g、仙鹤草g桂枝30g甘草30g当归30g熟地50g大枣15个。三付,水煎服,日三次。二诊,告之,上述症状已减轻,大有好转。效不更方,续服10剂,诸症消失。我在临床上治此类病,一般不用黄芪、人参之类,主要是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节约药费,其次也是用的顺手,感觉效果很好。我还喜欢用此三味药代替名种方中的人参药,效果也是不错的,

仙茅《全国中草药汇编》:仙茅

拼音XiānMáo

英文名RHIZOMACURCULIGINIS

别名独脚丝茅、山棕、地棕、千年棕、番龙草

来源本品为石蒜科植物仙茅CurculigoorchioidesGaertn.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须根,洗净,干燥。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10cm,直径0.4~0.8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细孔状的须根痕及纵横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淡褐色或棕褐色,近中心处色较深。气微香,味微苦、辛。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3~10列。皮层宽广,偶见根迹维管束,皮层外缘有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内皮层明显。中柱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散列。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黏液细胞,类圆形,直径6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长50~μm。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仙茅苷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甲酸(1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铁氰化钾溶液-2%三氯化铁溶液(1:1)。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炮制酒仙茅:净仙茅用黄酒拌匀,润透后炒至微干,取出晾至全干。每斤用黄酒10斤。

性味辛,热;有毒。

归经归肾、肝、脾经。

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用于阳痿精冷,筋骨痿软,腰膝冷痹,阳虚冷泻。

用法用量3~9g。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仙茅

拼音XiānMáo

别名独茅根、茅爪子、婆罗门参(《开宝本草》),独脚仙茅、蟠龙草(《生草药性备要》),风苔草、冷饭草(《质问本草》),小地棕根(《草木便方》),地棕根(《分类草药性》),仙茅参(《中药志》),独脚丝茅(《江西中药》),黄茅参、独脚黄茅(《广西中药志》),独足绿茅根(《四川中药志》),天棕、山棕、土白芍、平肝薯、盘棕、山兰花(《草药单方临床病例经验汇编》)。

出处《海药本草》

来源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根茎。2~4月发芽前或7~9月苗枯萎时挖取根茎,洗净,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或蒸后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延长,长可达30厘米,圆柱状,肉质,外皮褐色;根粗壮,肉质,地上茎不明显。叶3~6片根出,狭披针形,长10~25厘米,先端渐尖,薹部下延成柄,再向下扩大呈鞘状,长4~10厘米,绿白色,边缘膜质;叶脉显明,有中脉;两面疏生长柔毛,后渐光滑。花腋生;花梗长1~2.5厘米,藏在叶鞘内;花杂性,上部为雄花,下部为两性花;苞片披针形,绿色,膜质,被长柔毛;花的直径约1匣米,花被下部细长管状,长约2厘米或更长,上部6裂,裂片披针形,长8~12毫米,内面黄色,外面白色,有长柔毛;雄蕊6,花丝短;子房狭长,被长柔毛。浆果椭圆形,稍肉质,长约1.2厘米,先端有喙,被长柔毛,种子稍呈球形,亮黑色,有喙,表面有波状沟纹。花期6~8月。

生境分部野生于平原荒草地阳处,或混生在山坡茅草及芒箕骨丛中。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此外,广东、广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根茎为圆柱形,略弯曲,两端平,长3~10厘米,直径3~8毫米。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粗糙,皱缩不平,有细密而不连续的横纹,并散布有不甚明显的细小圆点状皮孔。未去须根者,在根茎的一端常丛生两端细、中间粗的须根,长约3~6厘米,有极密的环状横纹,质轻而疏松,柔软而不易折断。根茎质坚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微带颗粒性(经蒸过者略呈透明角质状),皮部浅灰棕色或因糊化而呈红棕色,靠近中心处色较深。微有辛香气,味微苦辛。以根条粗长、质坚脆、表面黑褐色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鞣质4%,脂肪1%及树脂、淀粉等。

炮制酒仙茅:取净仙茅用黄酒拌匀,润透后,置锅内微炒至干,取出,晾干。(每仙茅斤,用黄酒10~20斤)

①《雷公炮炙论》:"凡采得(仙茅)后,用清水洗令净,刮上皮,于槐砧上用铜刀切豆许大,却用生稀布袋盛,于乌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湿拌了蒸,从巳至亥,取出暴干。"

②《海药本草》:"仙茅,用时竹刀切,糯米泔浸。"

性味辛,温,有毒。

①《海药本草》:"味甘,微沮,有小毒。"

②《开宝本草,:"味辛,温,有毒。"

③《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微咸。"

④《纲目):"性热。"

归经入肾、肝经。

①《滇南本草》:"入肾、肝二经。"

②《本草求真》:"专入命门。"

③《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能主治温肾阳,壮筋骨。治阳萎精冷,小便失禁,崩漏,心腹冷痛,腰脚冷痹,痈疽,瘰疬,阳虚冷泻。

阳痿精寒,腰膝风冷,筋骨痿痹等症。古方中有"仙茅丸",能壮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须发。其配方及服法如下:仙茅二斤,放入淘糯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锉,阴干。另用苍术二斤,放入淘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皮,焙干。取这样制过的仙茅、苍术各一斤,与枸杞子一斤,车前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熟地黄(焙各四两)一起研细,加酒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前服,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温肾壮阳:用于肾阳不足之阳痿、腰膝冷痛、老年遗尿及胃腹冷痛、食欲不振。

①《海药本草》:"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消食。""宣而复补,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阳。"

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开胃下气。"

③《开宝本草》:"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

④《滇南本草》:"治妇人红崩下血,攻痈疽,排脓。"

⑤《生草药性备要》:"补肾,止痛,治白浊,理痰火,煲肉食。十蒸九晒,用沙糖藏好,早晨茶送,能壮精神,乌须发。"

⑥《玉楸药解》:"治皮肤风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注意凡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勿犯铁,斑人须鬓。"

②《本草经疏》:"凡一概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衄血、齿血、溺血、血淋,遗精白浊,梦交,肾虚腰痛,脚膝无力,虚火上炎,口干咽痛,失志阳痿,水涸精竭,不能孕育,老人孤阳无阴,遗溺失精,血虚不能养筋,以致偏枯痿痹,胃家邪热不能杀谷,胃家虚火嘈杂易饥,三消五疸,阴虚内热外寒,阳厥火极似水等证,法并禁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复方①治阳痿、耳鸣:仙茅、金樱子根及果实各五钱。炖肉吃。(《贵州草药》)

②治老年遗尿:仙茅一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③壮筋骨,益精神,明目:仙茅二斤(糯米泔浸五日,去赤水,夏月浸三日,铜刀刮锉,阴干,取一斤),苍术二斤(米泔浸五日,刮皮,焙干,取一斤),枸杞子一斤,车前子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热地黄(焙)各四两。为末,酒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酒下,日二服。(《圣济总录》仙茅丸)

④定喘,补心肾,下气:白仙茅半两(米泔浸三宿,晒干,炒),团参一分,阿胶一两三分(炒),鸡膍胵两半。上为末,每服二钱,糯米饮调,空腹服。(《三因方》神秘散)

⑤治冲任不调症状的高血压病:仙茅、仙灵脾、巴戟、知母、黄柏、当归,六味等分,煎成浓缩液。日服二次,每次五钱至一两。(《中医研究工作资料汇编》二仙汤)

⑥治妇人红崩下血,已成漏症:仙茅三钱(为末),全秦归、蛇果草各等分,以二味煎汤,点水酒将仙茅末送下。(《滇南本草》)

⑦治痈疽火毒,漫肿无头,色青黑者:仙茅不拘多少,连根须煎,点水酒服;或以新鲜者捣烂敷之。有脓者溃,无脓者消。(《滇南本草》)

⑧治蛇咬:天棕同半边莲捣烂贴患处。(《草药单方临床病例经验汇编》)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仙茅

拼音XiānMáo

英文名CommonCurculigoRhizome,RhizomeofCommonCurculigo

别名独茅根、茅爪子、婆罗门参、独脚仙茅、蟋龙草、风苔草、冷饭草、小地棕根、地棕根、黄茅参、独脚黄茅、独足绿茅根、独脚丝茅、天棕、山棕、土白芍、平肝薯、盘棕、山兰花、仙茅参、千年棕、山棕皮、尖刀草

出处出自1.《海药本草》。

2.《本草图经》:仙茅,今蜀川、江湖、两浙诸州亦有之。叶青如茅而软,复稍阔,面有纵理,又似棕榈,至冬尽枯,春初乃生,三月有花,如栀子黄,不结实,其根独茎而直,傍有短细根相附,肉黄白,外皮稍粗,褐色,二月、八月采根暴干用。衡山出着,花碧,五月结黑子。谨按:《续传信方》叙仙茅云,主五劳七伤,明目,益筋力,宣而复补。八、九月时采得,竹刀子刮去黑皮,切如豆粒,米泔浸两宿,阴干

来源药材基源:为仙茅科植物仙茅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rculigoorchioidesGaertn.[C.orchioidesGaertn.var.ninorBenth.]

采收和储藏:仙茅移栽后生长2年,在10月倒苗后至春季末发芽前采挖。把根茎全部挖起,抖净泥土,除尽残叶及须根晒干。

原形态仙茅,多年生草本。根茎近圆柱状直生,直径约1cm,长可达30cm,外皮褐色;须根常丛生,内质,具环状横纹,长可达6cm;地上茎不明显。叶基生;叶片线形,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0-45cm,宽5-25mm,先端长渐尖,基部下延成柄,叶脉明显,两面散生疏柔毛或无毛。花茎甚短,长67-cm,大部分隐藏于鞘状叶柄基部之内,亦被毛;苞片披针形,长2.5-5cm,膜质,具缘毛;总状花序多少呈伞房状,通常具4-6朵花;花黄色,直径约1cm,下部花筒线形,上部6裂,裂片披针形,长8-12mm,宽2.5-3mm,外轮的背面有时散生长柔毛;雄蕊6,长约为花被裂片的1/2,花丝长1.5-2.5mm,花药长2-4mm;柱头3裂,分裂部分较花柱为长,子房狭长,先端具长喙,连喙长达7.5mm,被疏毛。浆果近纺锤状,长1.2-1.5cm,宽约6mm,先端有长喙。种子亮黑色,表面具纵凸纹,有喙。花果期4-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m以下的林下草地或荒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气候。稍耐干旱和荫蔽。宜选低山坡或平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不宜在低洼地栽种。栽培技术用种子和根茎繁殖。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9-10月,选当年已开花的母株,刨开四周泥土,从叶鞘内采下果实,搓出种子,洗净后,混在稍湿润的细沙里贮藏备用。3-4月育苗,在苗床上按行距30cm开沟条播,用细土覆盖,厚约1cm。每1hm2用种量30kg。幼苗出土后,及时除草、排水,定期追肥。培育2年后,在春季未出苗前按行株距25cm×20cm开穴栽种,每穴栽苗3-4株。根茎繁殖:把根茎切成2cm长的小段,在苗床栽插时不宜倒植。培育1-2年即可移栽。田间管理出苗后及时追施淡人畜粪水或少量氮肥,以后中耕除草3-4次。越冬前中耕除草后,追肥1次。第2年春、夏季需中耕除草及追肥。

性状性状鉴别根茎圆柱形,略弯曲,长3-10cm,直径4-8m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造,有纵沟及横皱纹与细孔状的粗根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稍平坦,略呈角质状,淡褐色或棕褐色,近中心处色较深,并有一深色环。气微香,味微苦、辛。以条粗壮、表面色黑褐者为佳。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外方为4-7列木栓细胞。皮层宽广,有少数根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中柱维管束散列,近内皮层处排列较密;维管束周木型或外韧型。基本组织中散有粘液细胞,类圆形,直径6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长约50-μm。薄壁细胞内充满淀粉粒。

化学成分根茎含仙茅甙(curculigoside)A、B,地衣二醇葡萄糖甙(orcinolglucoside),地衣二醇-3-木糖葡萄糖甙(corchiosideA),仙茅皂甙(curculigosaponin)A、B、C、D、E、F、K、L、M,仙茅素(curculigine)A、B、C,仙茅皂甙元(curculigenin)A、B、C,仙茅萜醇(curculigol),丝兰甙元(yuccagenin),5,7-二甲氧基杨梅树皮素-3-O-α-L-吡喃木糖基(4→1)-O-β-D-吡喃葡萄糖甙(5,7-dimethoxymyricetin-3-O-α-L-xylopyranosyl(4→1)-O-β-D-glucopyranoside)。还含含氮化合物:石蒜碱(lycorine),N-乙酰基-N-羟基-2-氨基甲酸甲酯(N-acetyl-N-hydroxy-2-carbamicacidmethylester),3-乙酰基-5-甲酯基2H-3,4,5,6-四氢-1-氧杂-2,3,5,6-四嗪(3-acetyl-5-carbomethoxy-2H--3,4,5,6-teTCMLIBahydro-1-oxa-2,3,5,6-teTCMLIBazine),N,N,N,N-四甲基琥珀酰胺(N,N,N,N-teTCMLIBamethylsuccinamide)。又含环木菠萝烯醇(cycloarte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三十一烷醇(henTCMLIBiacontanol),以及多种长链脂肪族化合物:3-甲氧基-5-乙酰基-31-三十三碳烯(3-methoxy-5-acetyl-31-TCMLIBiTCMLIBiacontene),21-羟基四十烷-20-酮(21-hydroxyteTCMLIBacontan-20-one),4-甲基十七烷酸(4-methylheptadecanoicacid),27-羟基-三十烷-6-酮(27-hydroxyTCMLIBiacontan-6-one),23-羟基三十烷-6-酮(23-hydroxyTCMLIBiacontan-6-one),4-乙酰基-2-甲氧基-5-甲基三十烷(4-acetyl-2-methoxy-5-methylTCMLIBiacontane),25-羟基-33-甲基三十五烷-6-酮(25-hydroxy-33-methylpentaTCMLIBiacontan-6-one)。

药理作用1.对免疫功能作用:1.1.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给小鼠灌服仙茅70%醇浸剂10,20g/kg,每天1次,连续7天,于给药后第5天分别腹腔注射0.4%肝糖原2ml,而于末次给药后l小时,腹腔注射2%鸡红血球悬液1ml,2小时后处死小鼠。按文献(张蕴芬等,北京医学院学报)法测定吞噬功能。结果表明仙茅可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数与吞噬指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

1.2.对正常及免疫功能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影响:采用酯酶法(南京铁道医学院组胚教研室中华医学杂志)测定小鼠T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证明,仙茅不能提高正常小鼠T淋巴细胞百分率,但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受抑制小鼠的T淋巴细胞的降低有明显的作用。

1.3.仙茅水提物有促进抗体生成并延长其功效,仙茅甙促进巨噬细胞增生并提高其吞噬功能,可认为有增强免疫功能。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2.1.对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影响:给小鼠腹腔注射仙茅醇浸剂10g/kg后30分钟,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记录小鼠睡眠时间,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生理盐水)小鼠的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9±24.2与63.4±11.6(分钟)。证明仙茅有明显延长睡眠时间作用(P0.)。

2.2.对印防己毒素致惊厥作用的影响:给小鼠腹腔注射仙茅后30分钟,再腹腔注射印防己毒素mg/kg,记录小鼠出现阵挛性惊厥的潜伏时间。结果表明,仙茅组和对照组出现惊厥的潜伏时间分别为24.38±3.78与7.57±0.63分钟,两组间差异非常显着(P0.)。说明仙茅对印防己毒素所致小鼠惊厥,能明显推迟其出现惊厥的潜伏期。

2.3.仙茅所含的石碱,给予大鼠腹腔注射5mg/kg,可显着延长其条件反射的潜伏期,使阳性条件反射部分消失而后恢复,给小鼠注射2mg/kg,有显着的镇静作用,剂量为12mg/kg可延长戊巴比妥的催眠时间,并有显着的镇痛和解热作用。

3.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作用:3.1.对正常大白鼠垂体-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用正常雌性大白鼠35只,体重-g,随机分为8组:仙茅组、菟丝子组、巴戟天组、熟地组、肉苁蓉组、淫羊藿组、枸杞子组和对照组。药物组(煎液)以灌胃给药,按1ml/g体重,每日2次,连服5天。对照组灌胃同量生理盐水。第6天处理动物,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由腹主动脉取血1ml,分离血浆,留作血浆黄体生成素(LH)测定。摘出垂体前叶、子宫和卵巢并称重,将卵巢立即投入冰冻之Tris-Hcl缓冲液中留作测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受体。结果表明,仙茅等助阳补肾中药能使大白鼠垂体前叶重量、卵巢重量、子宫重量比对照组明显增重(P0.01);但血浆中黄体生成素水平未见改变;卵巢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受体特异结合力服药组比对照组也明显提高(P0.01)。

3.2.对去卵巢大白鼠垂体对促黄体释放激素反应性的影响:实验设计参照JohnsonJH和DavisCL()的方法。取35只成年健康雌性大白鼠,体重-g,在乙醚麻醉下切除双侧卵巢。1周后,随机分为8组,7组为相应各服药组,1组为对照组。每日灌胃给药2次,按1ml/g体重,连服5天;对照组服同量生理盐水。第6天上午8点,用戊巴比妥钠皮下注射麻醉(50mg/kg),30分钟后,由腹腔静脉抽血0.4ml(肝素抗凝),然后由隐静脉注射D-丙-促黄体释放激素(ng/g体重)。在注射促黄体释放激素后30分钟和90分钟,由腹腔静脉各取血0.4ml。离心分离3次,所取血样之血浆留作黄体生成素测定,以判定垂体对注射促黄体释放激素后黄体生成素分泌反应。结果表明,各组动物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血浆黄体生成素水平很低。注射了D-丙-促黄体释放激素后,对照组动物在30分钟时血浆黄体生成素水平增加到22.25ng/ml,90分钟时为18.50ng/ml。而服仙茅等助阳补肾中药的大白鼠,垂体对注射促黄体释放激素后黄体生成素分泌反应明显增加,注射后90分钟时血浆黄体生成素水平仙茅组为55.90ng/ml,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

4.雄性激素样作用:取体重为60-90g的雄性大鼠16只,切除两侧睾丸,手术后第7天,分为2组,分别灌胃仙茅70%醇浸剂10g/kg与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1天。于末次给药后的次日,处死动物,剖出精囊腺称重。结果仙茅组与对照组大鼠的精囊腺重分别为0.±0.与0.±0.mg/g体重,有显着差异(P0.01)。说明仙茅有雄性激素样作用。

5.适应原样作用:5.1.耐缺氧作用:给小鼠灌胃仙茅70%醇浸剂20和40g/kg,1小时后,将小鼠置于ml带塞广口瓶中,密封瓶口,记录各组小鼠的存活时间。结果仙茅醇浸剂20g/kg、40g/kg组与对照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分别为28.8±1.14、33.6±1.19和26.8±0.77(分钟,X±SE)。仙茅40g/kg有明显的抗缺氧作用(P0.)。

5.2.抗高温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仙茅70%醇浸剂10g/kg,30分钟后,将其置于45±1℃的恒温箱内,以药物组与对照组小鼠的总数死亡一半为界,记录各组小鼠死亡率。结果仙茅组的20只小鼠中死亡5只(死亡率力25%),而对照组20只小鼠中,死亡14只(死亡率为70%),两组间差别显着(P0.05)。说明仙茅有抗高温作用。

6.抗炎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仙茅70%醇浸剂10g/kg,可的松50mg/kg及生理盐水,给药后30分钟以巴豆油致炎。结果仙茅组、可的松组与对照组小鼠耳片肿胀度分别为9.25±1.23mg、4.1±1.35mg与14±1.04mg。表明仙茅对小鼠实验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

7.对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作用:给小鼠灌胃12%的仙茅等补益中药的水煎液6g/kg,每天1次,连续10天。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水。测定酶活性。结果表明仙茅等补益药均可升高Na(+)、K(+)-ATP酶的活性。

8.抗菌作用:%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史氏、福氏、宋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9.抗肿瘤作用:仙茅的丙酮提取物对艾氏腹水癌实体型瘤有抑制作用。石蒜碱能抑制小鼠腹水癌细胞的无氧酵解,但不影响其气化有呼吸,由于癌细胞一般以无氧醇解为能量的主要来源,可认为仙茅对癌细胞的糖代谢有一定干扰功效。

10.其他作用:仙茅水提取液可扩张冠脉,强心。给缓性心律失常家兔静脉注射6g/kg,可显着增加心率,使突变细胞数显着下降,使嘌呤系统转化酶活性抑制约20%,使胆囊收缩素抑制约80%,使甲状腺机能减退,病人血清的环-磷酸腺苷水平降低者回升,环-磷酸鸟苷水平升高者回降,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比值趋于正常。给大鼠腹腔注射石蒜碱6mg/kg,可增加尿酸排泄,对小鼠肾脏琥珀酸脱氢酶有显着抑制作用,轻度降压,抗实验性关节炎。

毒性给小鼠1次灌胃最大容量的仙茅醇浸剂g生药/kg,7天内无一死亡,说明仙茅的毒性很低。

鉴别理化鉴别(1)取粉末1g,加水10ml,浸泡过夜,于60℃水浴温浸20min,滤过。滤液蒸干,加乙醇2ml溶解残渣,滤过,滤液中加等体积10%α-萘酚乙醇溶液,摇匀,沿等壁滴加浓硫酸,两液界面处产生紫红色环。(检查糖类)(2)取粉末5g,加氯仿10ml,室温浸泡24h,滤过。滤液浓缩至3ml,取浓缩液1滴,滴在滤纸上,干后在荧光灯下显淡蓝色荧光。将剩余浓缩液蒸干,加乙醇2ml溶解,取上清液于试管中,加入等体积3%碳酸钠水溶液,于水浴上煮沸3-5min,放冷,加入重氮化试剂0.5ml,显红色。(检查内酯和香豆素)(3)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提取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液。另取仙茅甙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甲酸(10:1:0.1)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铁氰化钾-2%三氯化铁溶液(1:1),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炮制1.酒仙茅:取净仙茅用黄酒拌匀,润透后,置锅内微炒至干,取出,晾干。(每仙茅斤,用黄酒10-20斤)2.《雷公炮炙论》:凡采得(仙茅)后,用清水洗令净,刮上皮,于槐砧上用铜刀切豆许大,却用生稀布袋盛,于乌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湿拌了蒸,从巳至亥,取出暴干。

3.《海药本草》:仙茅,用时竹刀切,糯米泔浸。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肾;肝经

功能主治温肾阳壮;祛除寒湿。主阳萎精冷;小便失禁;脘腹冷痛;腰膝酸痛;筋骨软弱;下肢拘挛;更年期综合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1.凡阴虚火旺者忌服。

2.《雷公炮炙论》:勿犯铁,斑人须鬓。

3.《本草经疏》:凡一概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衄血、齿血、溺血、血淋,遗精白浊,梦交,肾虚腰痛,脚膝无力,虚火上炎,口干咽痛,失志阳痿,水涸精竭,不能孕育,老人孤阳无阴,遗溺失精,血虚不能养筋,以致偏枯痿痹,胃家邪热不能杀谷,胃家虚火嘈杂易饥,三消五疸,阴虚内热外寒,阳厥火极似水等证,法并禁用。

复方仙茅丸《圣济总录》、神秘散《三因方》、

各家论述1.《纲目》:仙茅,性热。补三焦、命门之药也。惟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之。若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反能动火。

2.《本草新编》:中仙茅毒者,含大黄一片即解,不须多用大黄也。此种药近人最喜用之,以《本草》载其能助阳也,然而全然不能兴阳。盖仙茅气温,而又入肾,且能除阴寒之气,以止老人之失溺,苟非助阳,乌能如此。而予独谓全不兴阳者,以仙茅之性,与附子、肉桂迥异,仙茅虽温,而无发扬之气,长于闭精,而短于动火,闭精则精不易泄,止溺则气不外走,无子者自然有子。予辨明其故,使世之欲闭其精者,用之固守其精,而元阳衰惫痿弱而不举者,不可惑于助阳之说,错用仙茅,归咎于药之不灵也。

3.《本草求真》:仙茅,据书皆载功专补火,助阳暖精,凡下元虚弱,阳衰精冷,失溺无子,并腹冷不食,冷痹不行,靡不服之有效,以其精为火宅,火衰则精与血皆衰,而精自尔厥逆不温,溺亦自尔失候不禁矣。此与附、桂、硫黄、胡巴、破故纸、淫羊藿、蛇床子、远志同为一例,但附子则能以除火衰寒厥,肉桂则能以通血分寒滞,胡巴则能以除火衰寒疝,淫羊藿则能以除火衰风冷,蛇床子则能以祛火衰寒湿,硫黄则能以除火衰寒结,破故纸则能以理火衰肾泻,远志则能以除火衰怔忡,惟虽其所补则同,而效各有攸建,未可云其补火而不分其主治于其中也。故凡火衰病见,用之不离附、桂,余则视症酌增,然亦须视禀赋素怯则宜,若相火炽盛,服之反能动火,为害叵测。

4.《本草正义》:仙茅是补阳温肾之专药,亦兼能祛除寒痹,与巴载天、仙灵脾相类,而猛烈又过之,惟禀性阴寒者,可以为回阳之用,而必不可以为补益之品。《开宝》又称其主丈夫虚劳,则古人之所谓虚劳,本属虚寒之病,《金匮》用建中等方,而《千金》、《外台》皆用温药,其旨可见,正与今人阴虚火动之虚劳病相反。而又谓其助筋骨,长精神云云,李珣又称其明耳目,填骨髓,皆因其助阳而故甚言之,不可为训也。

5.《海药本草》: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消食。宣而复补,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阳。

6.《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开胃下气。

7.《开宝本草》: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

8.《滇南本草》:治妇人红崩下血,攻痈疽,排脓。

9.《生草药性备要》:补肾,止痛,治白浊,理痰火,煲肉食。十蒸九晒,用沙糖藏好,早晨茶送,能壮精神,乌须发。

10.《王楸药解》:治皮肤风癫。

摘录《中华本草》

仙茅与仙灵脾、仙鹤草三味合用组成三仙汤,是河南名医干祖望先生的常用方,配方比例大概是:仙灵脾(淫羊霍)12―20克,仙茅4―12克;仙鹤草12―40克。用于扶正补虚,现代医学叫提高免疫力,凡无外邪的各种疾病而神疲怠惰者,都可使用。

补肾阳虚三仙汤:仙茅15g仙灵脾15g仙鹤草15g红枣

肾四味:由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仙灵脾组成,是植物鹿茸。

补肾阴虚二至丸:女贞子30g旱莲子30g

养肾八宝粥:构杞山药白果黑芝麻核桃黑米芡实板栗

仙灵脾又称淫羊藿、放杖草、弃杖草、千两金等,性温,味辛,入肝、肾经。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本经》记载淫羊藿“主阴痿绝伤,益气力,强志”。《本草纲目》记载仙灵脾“益精气,坚筋骨,补腰膝,强心力”。现代人认为仙灵脾有益气安神之效。福建地区民间习俗遇劳累过度,体倦乏力,常自购仙灵脾~克,或加墨鱼,煎调红酒服,服后体力多能恢复。仙茅,始载于《海药本草》,其叶似茅,根状茎久服益精补髓,增添精神,故有仙茅之称,别名:山党参(福建),仙茅参(云南),海南参(海南),黄茅参等。性温,味甘、辛。入肾肝二经。有补肾阳、强筋骨、祛湿寒、明目、益精止血、解毒消肿之能。治神经衰弱、肾虚阳痿、遗精、脾虚食少、步行无力、大便稀溏、老人失溺、腰膝冷痛、妇女更年期高血压、慢性肾炎等。《海药本草》说它“治一切风气,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消食。宣而复补,久服轻身益颜色,治丈夫五劳七伤,明耳目,填骨髓。”《日华子本草》谓其“能开胃消食,下气,益房事不倦。”《生草药性备要》记载仙茅“用沙糖藏好,早晨茶送,能壮精神,乌须发。”仙鹤草又名脱力草,性味苦涩而平,功能主要是收敛止血,通常广泛应用于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等身体各部分出血之症,无论寒热虚实皆可单用或配伍应用。另外,仙鹤草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强壮扶正补虚,在辨治脱力劳伤、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气虚自汗、心悸怔忡等症中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正如干祖望所说:“凡人精神不振、四肢无力、疲劳怠惰或重劳动之后的困乏等,土语称‘脱力’。于是到药铺里抓一包脱力草(不计分量的)加赤砂(即红糖,也不拘多少),浓煎两次,服用,一般轻者1~2服,重者3~4服,必能恢复精神。”现代著名中医药学家叶橘泉在其编著的《现代实用中药》中概括仙鹤草的功能“为强壮性收敛止血剂,兼有强心作用。”

二仙汤

仙茅配仙灵脾、巴戟天、黄柏、知母、当归同用组成二仙汤,治疗高血压表现为肾虚证者,有一定效果。

仙茅9克仙灵脾9克当归9克巴戟天9克黄柏4.5克知母4.5克

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冲任。主妇女月经将绝未绝。周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头眩耳鸣,腰酸乏力,两足欠温,时或怕冷,时或轰热,舌质淡,脉沉细者。现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症、高血压、闭经,以及其它慢性疾病见有肾阴、肾阳不足而虚火上炎者。

日服一剂,水煎取汁,分二次服。

可随症加益母草9克、桑寄生9克、杜仲9克以补肾调经;或加枸杞子9克,白菊花6克以平虚阳。

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肾阳,补肾精;黄柏、知母泻肾火、滋肾阴;当归温润养血,调理冲任。全方配伍特点是壮阳药与滋阴泻火药同用,以适应阴阳俱虚于下,而又有虚火上炎的复杂症侯。由于方用仙茅、仙灵脾二药为主,故名"二仙汤"。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称仙茅:“性热,补三焦、命门之药也。惟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之。若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反能动火。”《开宝本草》称其“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虚弱。男子益阳道,久服通神强记,助筋骨,益肌肤,长精神,明目。”《海药本草》说它“治一切风气,补暖腰脚,清安五脏,久服轻身益颜色,治丈夫五劳七伤,明耳目,填骨髓。”《日华子本草》谓其“能开胃消食,下气,益房事不倦。”《生草药性备要》记载仙茅“用沙糖藏好,早辰茶送,能壮精神,乌须发。”《本草正义》认为“仙茅是补阳温肾之专药,亦兼能祛除寒痹,与巴戟天、仙灵脾相类”。据《图经本草》记载:“五代唐筠州刺史王颜著《续传信方》,因国书编录西域婆罗门僧服仙茅方,当时盛行,云主五劳七伤,明目,益筋力,宣而复补。云十手乳石,不及一斤仙茅,表其功力也。本西域道人所传。开元元年婆罗门僧进此药,明皇服之有效,当时禁方不传。天宝之乱,方中流散,上都僧不空三藏始得此方,传于司徒李勉,尚书路嗣恭,给事齐杭,仆射张建封服之,皆得力。”还说:“呼为婆罗门参,言其功补如人参。”这些记载都表明,仙茅有着很好的滋补强壮作用。

仙茅为石蒜科,属植物仙茅的干燥根,别名:一支笔、笔筒消、山棕、地棕根、千年棕、独足仙丝茅、茅参、独茅、婆罗门参、芭爪子、蟠龙草、黄茅参。性温,味甘、辛。入肾肝二经。无大毒有小毒。有补肾阳、强筋骨、祛湿寒、明目、益精止血、解毒消肿之能,宜男用。治神经衰弱、肾虚阳痿、遗精、脾虚食少、步行无力、大便稀溏、老人失溺、腰膝冷痛、妇女更年期高血压、慢性肾炎。鲜根捣烂外敷,治无名肿毒。阴虚火旺者不宜用。

仙茅一般药用根,初春、秋末采集,去苗和须根,洗净晒干,切段,蒸熟备用。

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归肺、肝、脾经,有补虚强壮、收敛止血、解毒疗疮、杀虫的功效。仙鹤草是一味常用止血药,虽然人们将它划归为止血药物,但它的功用远不仅限于止血,现在用于治疗其他一些类型的疾病同样收效显著,不妨让我们一同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xiana.com/wxrb/8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