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痛消丸」是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白求恩奖章获得者郭维淮主任医师指导下,根据平乐郭氏正骨经验方研制而成的中药二类新药。
具有活血行气,温经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
具有多年历史的平乐郭氏正骨(洛阳正骨的前身),擅于运用三期辩证施治的方法,即临床中的
初期
破=治。破,骨病属痹症,痹症对应的症状为瘀阻,瘀血,瘀阻,瘀血当破。瘀阻不破,气血不通,新生不发,瘀阻攻破,则生。
破=治。---打破瘀阻中期
和=调。和,瘀阻渐退,肿痛消减,伤症改善,但瘀去而未尽,气血通而不畅,故宜“和”。即调和气血、活血生新、濡养筋骨。和=调。---调和气血后期
补=补。补,肿痛已尽,久病体虚,筋骨未坚,故宜“补”,当以补养气血,滋补肝肾,坚骨壮筋为治,故也可以叫做补肾壮骨期。
补=补。---补肾壮骨
丹参:养血活血功效强于“四物汤”,正所谓“一味丹参,功同四物”,四物即“四物汤”(由当归、地黄、川芎、白芍四味药组成)。鸡血藤:活血补血,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流利经脉,治风、血痹症。
川牛膝:《本草疏经》曰:“牛膝,走而能补,性善下行,主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者”,主治寒湿,瘀血阻滞所致的四肢拘挛、疼痛等症。
桂枝:性温,温通一身之阳气,温通经络、血脉,散寒逐瘀;
威灵仙:辛温性燥,除风湿,通经止痛,消骨鲠,善治骨节疼痛、肿胀或麻木;
秦艽: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性善上行,主治上肢经络不通
六药合用,祛瘀,散寒除湿——破
香附:理气止痛;乌药:行气止痛、温经散寒;二药相合,行气力强,调和气血——和白芍:养血敛阴,止痛,以治血瘀日久而致的血虚
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地黄:性凉,养阴生津,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三药相合,补养气血,滋补肝肾——补
平乐郭氏正骨的三期用药原则使骨伤科疾病药物治疗有章可循,已经成为骨伤治疗颇具特色的“法”和“纲”。而筋骨痛消丸是中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医院临床应用30余年,针对慢性劳损引起的“颈肩腰腿痛”、腰间盘突出、跟痛症、肩周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扭挫伤、骨折后期肢体肿胀、疼痛、关节受限等症均有良好的疗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