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复习
第四十三天
对于中药部分,每天背了就忘,记不住,这很正常,大家都是常人,记忆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忘了就继续背,万事开头难,背多了就不会忘了,别说难,你选的这条路本就不容易。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本类药物大多苦寒有毒,药力峻猛,服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能利尿,能使体内潴留的水饮通过二便排出体外,消除肿胀。适用于全身水肿(包括胸腹水),大腹胀满,以及停饮等正气未衰之证。
本类药攻伐力强,副作用大,易伤正气,临床应用当“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使用时常配伍补益药以保护正气。体虚者慎用,孕妇忌用。还要注意本类药物的炮制、剂量、用法及禁忌等,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1-4个小时即可腹泻,水样,次数频繁。而且大多有毒性,使用不当会引起不良反映。)
1、甘遂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1、泻饮逐水
2、消肿散结:局部外用
用法:入丸散。
量:单用每次不超过1克0.5-1克。醋制。
十八反不能和甘草同用。
2、京大戟
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1、泻饮逐水:主治与甘遂相似,毒性并不轻,但逐水的效果却不如甘遂强。
2、消肿散结:外用
3、芫花
苦、辛,温。有毒。归肺、脾、肾经
1、泻水逐饮:用于水肿痰饮上三药常配伍在一起用。三味药都不能与甘草配伍。芫花长于治疗胸胁的痰饮(长于大戟,甘遂)。
2、祛痰止咳:作用比较明显因其有毒,实际临床不大用。
3、杀虫疗疮:外用疮痈(更多治疗顽癣,主要是头癣,白癣。)
三药,
1、共性:都是逐水泻饮,常常一起使用(十枣汤,舟车丸)不同处:芫花多了祛痰止咳的作用,相对的胸胁的水饮更有意义;
2、共性:外用都可以治疗疮痈肿痛,不同处:芫花还可以治疗顽癣;
3、共性:用法三药都不作汤剂,都做散剂;用量0.5-1克;都可以用醋来制,醋制后毒性降低;都是18反,都不能和甘草公用。
4、牵牛子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峻下逐水药中相对而言毒性低
1、泻下逐水去积:有比较明显的利尿功效。用于水肿的机会多些。逐水,攻下,去积三个效果,其实用量上的区别。散剂:牵牛子的用量1.5-3克。大于等于3克是峻下逐水药;2克左右就是攻下药(类似大黄);小剂量小于等于1.5克,就是缓泻导滞,(甚至小儿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2、杀虫:驱虫(主要是蛔虫)
5、商路
苦,寒。有毒。归肺、脾、肾、大肠经最佳主治:水肿本节中商路的利尿作用最强。1、泻下逐水:最主要治疗水肿涨满,二便不利。(古方中常用于食疗治疗水肿:1、无明显苦味。2、峻下逐水药中唯一的适合做汤剂的,虽然有毒性但煎煮的时间长后,毒性变小。)
2、消肿散结:外用消痈肿。(民间叫见肿消)
用法:醋制。白花商路毒性低于红花商路。
6、巴豆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峻下作用最强)(温下药代表)
1、寒积便秘。
2、腹水臌胀。本品峻泻,有较强的逐水退肿作用
3、喉痹痰阻。本品能祛痰利咽以利呼吸。在非常紧急的情况用含有巴豆油的喷雾剂。
4、痈肿未溃、疥癣恶疮。本品外用有蚀腐肉、疗疮毒作用。
用法用量:制成霜散剂0.1-0.3生巴豆和牵牛子不能配伍
第四章:祛风湿药
概述
1、含义:凡以袪除风寒湿邪,治疗风湿痹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袪风湿药。
(1)祛风湿散寒药
(2)祛风湿清热药
(3)祛风湿强筋骨药
2、功效与主治:祛风湿,用于风湿痹症;兼有功效,有的兼有止痛功效兼有舒筋活络的功效兼有强筋骨的功
效(肝肾亏损)。
3、性能特点:1,3偏温2偏寒。味:辛苦;3往往还有甘味。归经:主要肝肾。
4、配伍应用:寒热虚实;常常配伍活血化瘀药
5、使用注意:因证选药。
第一节袪风湿散寒药
1、独活
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1、袪风湿:祛风散寒燥湿温性明显
2、散风寒:可以用于风寒表症,头身疼痛比较明显,兼有表实常用作用不如羌活。
3、止痛:用于风湿痹症疼痛,风寒表征的疼痛,此外头风痛,跌打损伤,淤血疼痛。
独活和羌活的鉴别:
相同点:祛风湿;发散风寒,风寒表证夹湿者;止痹痛,治疗风湿痹痛。
同中之异:
1.羌活气雄而散,善散肌表之游风,治风寒表证优于独活,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
2.独活性缓,善除在里之伏风,长于治下半身风湿痹痛。
不同点:
1.独活又能治少阴头痛;
2.羌活可以治疗太阳头痛又善治风寒项背强痛。独活寄生汤
2、威灵仙
辛、咸,温。归膀胱经
1、袪风湿
2、止痛:风湿痹痛外还适合很多:头风痛,牙痛,外伤疼痛(胆囊炎的疼痛也可以单用)
3、通经络:(中风后遗症)
此外主治诸骨梗喉:醋煎30克慢慢吞服。
3、川乌附药草乌
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1、袪风湿:温性特别强,热长于散寒止痛
2、心腹冷痛,寒疝疼痛跌打损伤,麻醉止痛
用法注意:不生用(毒性大)要炮制(水煮,高温蒸)孕妇又热的人不能用,18反贝母白芨,白蔹等
草乌的毒性更甚与川乌。
4、蕲蛇(qishe)(古方名:白花蛇)剧毒蛇
甘、咸,温。有毒(去头后无毒)。归肝经
1、袪风,2、通络,3、止痉
1、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祛风湿作用很强(长于透骨搜风;适合久治不愈的。)
2、小儿惊风,破伤风
麻风,疥癣(不一定准确。):有一定的抗过敏功效。止痉:祛风止痉,主要用破伤风定惊肝风内动。
5、乌梢蛇(无毒蛇)
甘,平。归肝经。作用缓和适用症与蕲蛇相同。用量需要大,另外适合丸散。
袪风,通络,止痉。
1、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本品性走窜,能搜风邪,透关节,通经络,常用于风湿痹证及中风半身不遂,尤宜于风湿顽痹,日久不愈者
2、小儿惊风,破伤风。本品能入肝袪风以定惊搐,治小儿急慢惊风
麻风,疥癣
6、木瓜
酸,温。归肝、脾经。
祛风湿(不强。),舒筋,和胃化湿。
1、风湿痹证。本品味酸入肝,益筋和血,善舒筋活络,且能去湿除痹,尤为湿痹,筋脉拘挛要药,亦常用于腰膝关节酸重疼痛。
2、脚气水肿。取其舒筋的功效。
3、吐泻转筋。本品温香入脾,能化湿和胃,湿去则中焦得运,泄泻可止;味酸入肝,舒筋活络而缓挛急。
背了的,留言默写中药的记忆口诀,口诀还没背的,要加紧开始了,还没买资料的,可以买了
18考研复习资料计划推荐整理
对于章节开头部分的药物概述,要多理解记忆,多看,也是帮助后面中药功效的记忆,如果准备报考学硕,到时的简答题,问答题可能会在这部分出题,平时多积累。
巩固复习
第四十二天
第四十一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