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颈椎病患者越来越多

前言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十大顽症”数据中,颈椎病因难治而名列第二!国内一项对例颈椎病患者展开的最新调查显示:近20年来,颈椎病的高发年龄从55岁,一路跌至39岁,颈椎病越来越低龄化。青少年和上班族患颈椎病的人数陡增,30岁以下患者所占的人数比例比30岁到50岁的患者高出了22%!另有研究指出,全球60多亿人口中,颈椎病的患病人群高达9亿,仅我国就有2亿以上,颈椎病已然成为常见高发疾病之一!因此,全民防治颈椎病,刻不容缓。本文通过颈椎病简介,分析其常见病因、介绍颈椎病常见症状与危害,分享预防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旨在减少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推迟中青年颈椎病患者的发病年龄。什么是颈椎病?是指由于外伤[注1]、劳损[注2]或感受风寒湿邪[注3]等原因而导致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注4]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包括神经根、椎动脉、脊髓、交感神经等)受累表现出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注5]的一种综合症,亦称颈椎综合症。注1:身体由于外在原因造成组织或器官解剖结构的破坏和生理功能的紊乱。A、急刹车造成的挥鞭效应。乘车时入睡,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时,司机为了躲避障碍物而急刹车,头部甩动导致颈椎受伤。B、猛回头猛然转头这样的动作,容易伤到颈椎,还可能诱发颈动脉斑块脱落,堵塞血管。注2:因超负荷使用而引起的肌肉或韧带的慢性、机械性损伤。注3:空调吹出的冷风,就是风邪和寒邪的交错,夏季暑湿及人体内湿气重,则是湿邪。A、研究人员发现,颈椎病发病率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每年夏天都会新增约45%左右的颈椎病患者,而且以年轻人居多,原因大多与空调的不当使用有关。B、因为空调导致的颈椎病,就是风、寒、湿三种邪气杂至,趁人体正气虚弱时引发的颈部痹症。所以颈椎病在中医里就叫做项痹病。(痹:《黄帝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C、《杂病源流犀烛l颈项病》云:颈项强痛,肝肾膀胱病也。三经感受风寒湿邪则项强(项强:指头部后项的肌肉筋脉牵引不舒的症状)。《黄帝内经》云:诸颈项僵,皆属于湿。D、中医认为,风从项后入,寒从脚底生。后脑勺的风府穴,风池穴,脖子后面的大椎穴、风门穴,都是皮薄肉少多生邪的地方。注4: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注①)所导致的颈椎结构的衰变以及机能的衰退。注①各种原因A、年龄增长理论上,老年人更容易患颈椎病。因为随着年龄增长,颈椎结构发生老化,修复能力降低,会发生颈椎退行性变。这种退变无法避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生命历程。国外统计资料显示,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此病,60岁左右则达50%,70岁以上的人%都有颈椎病。B、使用过度导致修复能力降低,多见于年轻人。注5:分型症状与体征病因颈型又称为局部型颈椎病,常常发生在20-30岁左右的青年人当中。病症表现为颈部酸胀、疼痛、僵硬,或伴有肩部不适,常常在早晨起床、劳累、受凉时加重,经热敷、按摩后好转,而且经常落枕,这是最轻的一型,及时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工作姿势(注A)引起的颈后方的肌肉痉挛,导致局部的疼痛,僵硬以及发紧的感觉。神经根型颈、肩、上臂、前臂、手指疼痛、麻木。疼痛剧烈,呈放射性,可自颈部开始,逐渐按肩→臂→肘→手→指的顺序发展,亦可引起背部酸、胀、疼痛及背不适,上肢肌肉无力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注B)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椎动脉型头晕眼花、头昏、整日昏昏欲睡、或有耳鸣、耳聋、听力下降;视力减退;记忆力下降。头晕常在扭转颈部时加重,甚至恶心、呕吐、突然跌倒。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压迫颈椎的血管(椎动脉)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致。脊髓型走路摇摇摆摆,形同醉汉,容易跌倒,手足笨拙,下肢发紧,甚至出现大小便困难,下肢瘫痪。这是颈椎病的重症。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压迫脊髓,使得肢体的神经功能发挥失常交感神经型头痛、头晕、或偏头痛、枕后头痛、眼睛作胀、易流泪、视物不清;易怒、心慌、心胸痛、血压升高、四肢发凉、多汗或少汗;或有耳鸣、咽部有异物感。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注A)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工作姿势低头看手机据报道,欧洲脊柱协会声明中称,一个人的头部重约5kg,当前倾看手机等电子设备时,通常呈60°角,那么这时由于物理杠杆作用以及重力作用,一个人颈部肌肉就要承受25kg以上的重量。换句话说,就相当于脖子上扛了一袋50斤的大米,或者想象一下你脖子上骑着一个8岁小孩的样子。长期低头可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反屈的状态,首先出现的症状是颈后双侧椎旁肌、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等疲劳及慢性损伤,患者会出现颈部及肩部酸胀、疼痛、头晕等症状。当病情继续进展即可出现颈椎的反屈畸形(上右图),此时颈部疼痛不适难以缓解且随着年龄增长、椎管容积的变小,有可能出现脊髓受压的表现——四肢麻木无力。趴着看书落枕/错误的睡觉姿势。不适宜的枕头(过高、过软、过硬),导致患者在入睡的八个小时里,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的状态,造成颈部的一侧肌肉过度紧张,持续牵拉而发生静力性损伤。枕头高度不合适也可能损伤颈椎,很多人睡觉时只是用枕头垫着头,肩膀与枕头之间还有一大段空隙,这样会让颈椎悬空,肌肉无法得到休息。坐位睡觉(注B)骨质增生一般人到了35岁以后,椎体间的椎间盘就要发生退变。弹性、韧性减低,导致关节囊的生理平衡遭到破坏,机体为适应这些内环境的变化,要自身调整,建立新的平衡,而在椎体边缘生长出新的骨骼,这就是通常说的骨质增生,也就是骨刺。中老年人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一些继发性骨质增生,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代偿性反应,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所以说有的人患了骨质增生,临床上没有什么不适感。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刺也在不断的增长,一旦自身不能调节,内环境的变化,代谢功能发生障碍。骨刺周围的软组织就会充血、水肿、炎症、粘连。甚至压迫神经及血管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颈椎病高发职业颈椎病症状发生率排列表富贵包富贵包是老百姓的通俗叫法,在医学上是指颈部肌筋膜增生或项韧带钙化引起的肿块,一般在后背上部、颈椎、胸椎相连的部位,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交界处突起的巨大肿块,用手触摸时手感比较硬没有弹性,随着年龄增长也会不断的变大。富贵包的形成可能与肥胖,长期低头、枕头过高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过高的枕头也会导致我们的颈椎生理性弯曲逐渐消失而且向前倾,造成富贵包增大。因此要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要把枕头放在颈部下方,这样可以保证颈部生理性弯曲不受影响。颈椎病和富贵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颈椎病的人不一定有富贵包,但基本上有富贵包的人颈椎好不到哪里去。落枕又称“失枕”,是以晨起颈部肌肉僵硬、疼痛、活动受限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多由于睡眠时姿势不良或枕头高度不当引起的颈项部分肌肉痉挛所致。轻者数日可自愈,严重者可延至数周不愈,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落枕可以是颈椎病的初期表现,但颈椎病很少表现为落枕。颈椎病的中医观点现代医学认为多因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所致,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辨证多分气滞血瘀、风寒湿痹、肾督亏虚、痰湿互阻等型,治疗一般予补气活血,祛风散寒,逐湿通络,补肾壮督,化痰止痛,长期运用,方收显效。证型症状常见病因风寒湿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颈部受寒,使颈部的肌肉、血管等发生痉挛,产生类似颈肌筋膜炎的病变,导致颈部肌肉酸痛、活动受限。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急刹车,猛回头导致颈部受伤。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多因平素嗜酒肥甘,饥饱劳倦,伤于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多有强力负重或房劳太过伤肾,致使精虚髓亏不能充养于骨,导致骨髓骨质退化而成,亦有过食咸味,导致伤肾入骨,引发颈椎病变症。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久卧伤气、久视伤血,导致气血亏虚。安全有效的中药外治法石恩骏老中医(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贵州省名中医)在治疗该疾时,一般少用内服药物,多用以骨碎补为主药的药枕外用,既能收到内服药物相同的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内服药物对胃肠引起的不适。正如吴师机(公元-,名安业,字尚先,清钱塘人,早年中过举人,后弃儒,随父寓居于江苏扬州。诗文之外,兼学医,尤致力于中医外治法,中晚年潜心研究中医外治法,造诣甚高,每日诊治病人少则几十,多则几百,被人称为“外治之宗”。)云:“外治之理,亦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此方运用方便,花费较廉,真正体现了中医药之简便廉验之优势。石恩骏老中医药枕方(秘方)骨碎补50克,葛根30克,威灵仙30克,羌活30克,桂枝30克,白芷30克,当归30克,党参30克,细辛20克,川芎30克。共研粗末,装入布袋中作枕心,每晚作枕用,每月更换一次,连用2~3个月,颈椎病即临床痊愈!!!经医院确诊为颈椎病的患者,在接受医生正规治疗的同时,不妨一试这个简单的药枕方,或许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朋友反馈后记虽然颈椎枕取得了较好的反馈,但是也有部分朋友反馈味道较大,或者是小药枕睡不习惯,半夜醒了枕头都不知道去哪了??。因此,经过三年的团队研发试验,己将药枕方改良为精油方(名称:颈舒保健精油,已制订质量标准并取得保健用品生产许可),精选药枕方中地道药材,以二氧化碳超低温萃取法,提取药材精油灌装而成,一涂一抹快捷方便,市场反馈甚佳!(反馈图见后),目前已经入驻京东。产品检验报告单。部分顾客效果反馈:颈椎不适的穴位按摩后溪穴主治头项僵痛,腰背痛等。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等,对于长期在电脑前工作或学习的朋友,每过一小时,将双手的后溪穴抵在桌沿上,用手腕关节带动双手,在桌沿上来回地滚动数分钟,可以缓解长期伏案以及电脑对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针灸临证,后溪穴应用十分广泛。临证凡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肩后痛)、胸胁屏伤、急性腰扭伤、面肌痉挛、胸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外感之咽喉肿痛、急性荨麻疹、面部环口黄水疮等,可首选后溪穴治之。(《针灸临床笔记》,人民军医出版社)颈椎病的预防1、避免低头等一切错误看手机姿势。看手机时,尽可能地保持手机屏幕与眼睛处在同一高度上。这条规则对所有屏幕类电子产品都适用,包括手提电脑和平板电脑,这样你就不会前倾低头来看它。(如果觉得累胳膊可以选择手机支架)2、不要躺在沙发上看手机。3、依据睡觉姿势不同选择高度不同的枕头。4、保持正确的办公坐姿。5、通勤人员乘车时,配带U型护颈枕,避免急刹车伤害颈椎。6、夏季进入空调房或空调车,注意颈部保暖。7、洗完头及时吹干。8、避免猛回头。9、颈椎不舒服,不要盲目按摩。正规的推拿和正骨手法可促进气血循环、活血祛瘀、解除肌肉紧张、理筋复位等的作用,如患者有禁忌症(如脊髓压迫症状者,椎管发育性狭窄,以及诊断不明的情况下)应及时就医,禁止使用任何推拿和正骨手法。---------------------------------------颈椎枕药物之功效及名医经验摘录---------------------------------------1、粉葛/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1、《肘后方》(东晋葛洪著,屠呦呦女士发现青蒿素灵感来源于此书)腰背疼痛者,饮生葛根汁,其痛乃止。2、谢新年经验,葛根治疗肌肉痉挛,河南中医学院谢新年教授善用葛根,他认为,葛根对于肌肉痉挛存在量效关系,葛根的用量可达克,在临床中屡用大剂量葛根治愈疑难之病。()3、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葛根提取物总黄酮及葛根素有增加冠脉冠状动脉、脑血流量的作用,对解除项背强痛效果颇好,对头痛、头晕、耳鸣及肢麻的症状也有改善作用。(《刘茂普中医世家经验辑要》)。4、刘志伟医师以重用葛根为主,辨治颈椎骨增生症20余例,获较好疗效,若量小于50克以下,则效果不显,葛根药性平淡,重量之大,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值得研究和推广。()5、朱良春经验,颈椎增生,引起颈椎综合征,中医称为骨痹,以项强、肢麻、眩晕、胸闷为主症,治疗常以益肾壮督治其本,竭痹通络治其标为大法,在辨证用药中,朱师必加葛根用量大至30-45克,他说:葛根善治项强,能扩张脑血管及心血管病,有较强的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2、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1、川芎提取物在FA剂量为.2、.1、63.05mg·kg~(-1)·d~(-1)时对椎管插线法建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痛大鼠具有明显的减轻疼痛的作用,保护了神经形态,促进了感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的恢复。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以高剂量组效果为优,提示川芎提取物在FA浓度为.2、.1、63.05mg·kg~(-1)·d~(-1)时灌胃可以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痛,与其神经保护作用有关。(南方医科大学年硕士论文)。2、李海强经验,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川芎含有川芎嗪等化学成分,有较强的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流变、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调节血小板功能和抗凝等作用,(《中药川芎的现代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近况》)3、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1、国医大师朱良春用之治疗骨刺,朱老根据中医学“肾主骨”的理论,对骨刺的治疗,皆以补肾壮骨治其本,活血调气、化痰、温经、泄浊治其标,病在颈椎加葛根、川芎,病在腰椎加杜仲、桑寄生,病在膝关节、足跟加牛膝,威灵仙为必用之品。2、梁锡宗经验笔者近年来根据威灵仙通经络其性走窜力强,又能使骨鲠消失的特点,采用此药研细粉加米醋调成糊状,外敷患骨刺部位,治疗骨刺几十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威灵仙治疗骨刺》3、吕长青经验,威灵仙外洗治疗跟骨骨刺疼痛,笔者采用威灵仙外洗治疗跟骨骨刺,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取威灵仙克,浸入食醋0克内约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待稍温后浸泡患处20分钟(先熏后洗),用力按摩患处,1日3~4次,1剂可用2日。一般3~4天,多则7~15天,疼痛缓解或消失。《吉林中医药》年01期。4、骨碎补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1、骨碎补总黄酮高中低剂量均能抑制退变椎间盘中NF-KB信号通路激活,以及细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肿瘤坏死因子a的表达。保护椎间盘软骨细胞,延缓椎间盘(退变),但以低剂量骨碎补黄酮干预效果最佳。《骨碎补总黄酮抑制NF-kB信号通路干预大鼠椎间盘退变[J]》.5、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咳喘。1、清代陈士铎言:细辛气清不浊,善降浊气而升清气,所以治头痛如神也。但味辛而性散,必佐之以补血之药,使气得血不散也。2、李翰卿经验细辛主治外感寒邪或寒邪入里或寒而兼湿引起的头痛、面痛、齿痛、身痛,以及咳嗽时发、鼻窍不通、不闻香臭、迎风流泪等症。细辛善于使在表特别是由表入里的寒邪外达。3、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诸风寒风湿头痛........。4、《神农本草经》:“细辛,气味辛、温,无毒。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6、白芷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1、《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2、王前中宣佩璇经验,自年5月至年5月重用白芷外用治疗颈椎病例,疗效满意。(《重用白芷治疗颈椎病》)本组男例、女53例,年龄35~68岁,平均47岁,病程2月~10年,平均3年,所有病例均经X线片证实有颈椎骨质改变,均按年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纪要确定的诊断标准。现代药理研究白芷素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对血管有明显扩张作用,大量有麻醉作用。(中医杂志年第3期第41卷专题笔谈作者:王前中 鲜佩璇)7、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8、当归补血活血,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9、羌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10、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温馨提示1、本文旨在普及颈椎病预防小知识,提升全民预防颈椎病意识,颈椎病的治疗不是本文的目的(预防重于治疗)。2、文中所述一切药物,均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本人不承担任何患者自行用药后的不良后果!3、文中所述颈舒保健精油,不具有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治疗作用。4、颈椎病确诊患者应咨询专业医师,并遵医嘱用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xiana.com/wxpf/87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