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百科丨矮地茶的功效作用及相关信息

怎样才能查出白癖风 http://m.39.net/pf/a_4658776.html

“矮地茶,中药名。别名:平地木、老勿大、不出林、叶底珠、紫金牛、叶下红、叶底红。为紫金牛科植物平地木Ardisiajaponica(Thunb.)Bl.的全株。具有止咳平喘,清利湿热,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哮喘,湿热黄疸,水肿,血瘀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平;归肺、肝经。

01

功效作用

功能

止咳平喘,清利湿热,活血化瘀。

主治

1、主要用于哮喘,湿热黄疸,水肿,血瘀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

2、西医诊为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于热痰壅肺者,黄疸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于湿热蕴结者,软组织挫伤等属于瘀血阻滞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鲜品捣汁服。

外用:捣烂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

1、《植物名实图考》:孕妇忌服。

2、《浙江民间草药》:有老胃气痛者忌服。

化学成分

含矮茶素(岩白茶素)、冬青萜醇、2-甲基腰果酚、檞皮苷、檞皮素、酸藤子醌、紫金牛酚Ⅰ、Ⅱ,紫金牛素、酸金牛醌、紫金牛醌A、B、C,杨梅苷以及挥发油等。

药理作用

1、止咳作用:矮地茶煎剂及其提出物矮茶素1号对电刺激猫喉上神经所引起的咳嗽及氨水喷雾引起的小鼠咳嗽都有明显的止咳作用,矮茶素1号作用尤为显著,可能系矮地茶的主要止咳成分。它的止咳作用强度按剂量计算相当于可卡因的1/4~1/7,连续给猫用药23天也无耐受性。推测其止咳作用部位在中枢,可能在中脑。矮地茶和矮茶素1号对大鼠硫喷妥钠剂量无减少作用,对小鼠无明显止痛作用,大剂量对动物亦无催眠作用,中毒剂量对狗也无明显抑制呼吸作用,矮茶素1号对尼可刹米引起的呼吸兴奋无明显对抗。此药对咳嗽中枢的抑制可能是选择性的,对其他中枢并无明显的抑制。

2、祛痰平喘作用:矮地茶煎剂对小鼠灌胃有明显的祛痰作用(酚红法),作用强度与等计量桔梗相当,腹腔注射的效果更强,而对家兔眼结合膜无明显的刺激性,说明其祛痰作用可能系通过吸收作用产生的。祛痰有效成分可能是黄酮甙,矮茶素1号灌胃无祛痰作用,亦无明显的平喘作用(豚鼠组织胺喷雾法)。

3、对呼吸的影响:矮地茶有降低大鼠气管-肺组织耗氧量的作用,矮茶素1号作用于含硫氢基必需基团的酶体系,因而降低了组织呼吸,但作用不强。

4、抗病毒作用:矮地茶水煎剂对金色葡萄球菌和流感病毒(鸡胚试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除去鞣质后即失去抗菌作用;挥发油及黄酮甙在体外虽有抑菌作用,但体内难以达到有效浓度。

5、对气管炎的作用:每日吸入二氧化硫产生慢性气管炎的大鼠,内服矮茶素1号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表现为杯状细胞减少,炎细胞浸润、肺气肿及肺萎缩程度减轻。

6、体内过程:狗和人口服矮茶素1号后,吸收快,但不完全;排泄也快,口服后1小时尿中即出现原形药物。狗肌注大剂量后,血浓度高峰出现在给药后1~4小时,尿浓度高峰出现在2~7小时。以原形在尿中排泄的药物在12小时内排出大部分,但仅占给药总量的0.8~4.2%(对人还不足服药量的1%),说明此药在体内可能大部分被代谢,然后迅速经肾排泄。因此,在临床上其作用快而短。

毒理作用

岩白菜素的毒性低,小鼠腹腔注射的最小致死量为10g/kg。粗黄酮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31g/kg,纯黄酮甙为0.84g/kg。大鼠长期毒性试验表明,口服给予相当于临床用量的60-倍的药物连续60天,平地木及岩白菜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各主要脏器有一定毒性反应。

实验室分析法

方法名称:矮地茶-岩白菜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矮地茶中岩白菜素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紫金牛科植物紫金牛Ardisiajaponica(Thunb.)Blume的干燥全草。

方法原理:该品加甲醇超声处理,放冷,补重,摇匀,滤过,续滤液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nm处检测岩白菜素的吸收值,计算出其含量。

试剂:甲醇。

仪器设备:

1、仪器。

1.1高效液相色谱仪。

1.2色谱柱。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理论塔板数按岩白菜素峰计算应不低于。

1.3紫外吸收检测器。

2、色谱条件。

2.1流动相:甲醇水=

2.2检测波长:nm。

2.3柱温:室温。

试样制备:

1.称取供试品。

精密称定该品细粉0.2g,为供试品。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岩白菜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岩白菜素50mg的溶液。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该品细粉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甲醇2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W,频率40kHz)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操作步骤: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5m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nm处测定岩白菜素(C14H16O9)的峰面积,计算出其含量。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5版,一部,p。

各家论述

⑴《本草图经》:"治时疾膈气,去风痰。"

⑵《本草纲目》:"解毒,破血。"

⑶《本草纲目拾遗》:"治吐血劳伤,怯症垂危,久嗽成劳。"

⑷《李氏草秘》:"治偏坠疝气,捣汁冲酒服半碗。"

⑸《植物名实图考》:"治肿毒,血痢,解蛇毒,救中暑。"

⑹《草木便方》:"治风湿顽痹,肺痿久嗽。涂寒毒肿痛。"

⑺《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咳嗽,气痛。"

⑻《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剂,有止血作用。治肺结核咳嗽吐血;酒服,治跌打损伤,睾丸肿痛。"

⑼《上海常用中草药》:"活血止痛,利尿,健胃,止血。治湿热黄疸,肝炎,急性肾炎,膀胱炎,肺结核盗汗、咯血,脱力劳伤,筋骨酸痛,月经不调,副鼻窦炎。"

⑽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通经活血,凉血解毒。治肺痨咳血,刀伤出血,无名肿毒,月经不调,小儿疳积,痢疾,脱肛,习惯性流产,少乳,慢性肾炎,高血压。"

02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支气管炎:矮地茶20g,六月雪、肺经草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中国民族药志》)

2、治小儿肺炎:紫金牛30g,枇杷叶7片,陈皮15g;如有咯血或痰中带血者,加旱莲草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叶血劳伤,怯症垂危,久嗽成劳:平地木叶干者三钱,猪肺连心一具,水洗净血,用白汤焯过,以瓦片挑开肺管,将叶包裹,麻线缚好,再人水煮熟,先吃肺汤,然后去药食肺,若嫌味淡,以清酱蘸食,食一肺后,病势自减,食三肺,无不愈者。(《纲目拾遗》)

4、治肺痈:紫金牛30g,鱼腥草30g。水煎,2次分服。(《江西民间草药》)

5、治急性黄疸型肝炎:紫金牛、阴行草、车前草各30g,白茅根15g。水煎服。

6、治肾炎浮肿,尿血尿少:紫金牛、车前草、葎草、鬼针草各9g。水煎服。

7、治白带:平地木30g,白扁豆、椿根白皮各12g。煎服。(5-7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8、治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疼痛:矮茶风12g,威灵仙12g,八角枫须根(白龙须)3g,鸡血藤20g。水煎,加酒少许服。(《四川中药志》年版)

9、治睾丸肿胀:平地木、栀子根各15g,黄药子、苦楝子各9g。水煎去渣,加鸭蛋(去壳)2个同煮,食蛋喝汤。(《安徽中草药》)

10、治阴毒初起:紫金牛0-g。才水煎去渣,浓缩到g,涂患处。(《安徽中草药》)

相关配伍

1、矮地茶配枇杷叶:矮地茶苫辛性平,功专止咳祛痰;枇杷叶苦微寒,长于清肺止咳。两药伍用,有清肺化痰止咳之功。适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痰黄浓稠者。

2、矮地茶配茵陈:矮地茶苦辛性平,既能止咳祛痰,又善清利湿热;茵陈苦辛微寒,尤善清利湿热而退黄,为治黄疸之要药。两药伍用,共奏利湿退黄之功。适用于湿热黄疸。

鉴别用药

矮地茶与杏仁:二者均能止咳平喘,皆可治外感、内伤引起的咳嗽气喘证。但杏仁降肺气之中兼有宣肺之功,为治咳喘要药,又能润肠通便;矮地茶止咳祛痰力强,略兼平喘之功,尤适用于咳喘痰多属热者,又能清利湿热,活血化瘀。

相关药品

复方矮地茶片、慢支紫红丸、紫茶颗粒、支气管炎片、抗痨胶囊。

03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栽后3-4年在8-9月采收,宜用挖密留稀的办法,或每隔25cm留苗2-3株不挖,过2-3年又可收获。挖后洗净晒干即成。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保存方法

置阴凉干燥处。

04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全株长15-25cm。往往附有匍匐根茎。茎圆柱形或稍扁,直径2-5mm,表面暗红棕色,具细纵纹及突起的叶痕,基部疏生须状不定根;顶端有时可见花梗或暗红色皱缩的球形小果。质脆易折断,断面淡红棕色,中央有白色髓。叶常3-5枚集生于茎顶,叶片稍卷曲或破碎,展平后呈椭圆形,表面灰绿色至棕褐色,嫩叶附生腺毛,边缘具细锯齿,网脉明显。气微,味微涩。以茎色红棕,叶色绿者为佳。

饮片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根茎圆柱形而弯曲,疏生须根。茎略呈扁圆柱形,表面红棕色,具细纵纹,有的具分枝和互生叶痕。切面中央有淡棕色髓部。叶多破碎,灰绿色至棕绿色,顶端较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近革质。气微,味微涩。

05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紫金牛科植物平地木。

形态特征

亚灌木,直立茎高可达40cm。具匍匐根茎;近蔓生,不分枝,幼时被细微柔毛,叶对生或近轮生;叶柄长6-10mm,被徽柔毛;叶片坚纸质或近革质,椭圆形至椭圆状倒卵形,长4-7cm,宽1.5-4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多少具腺点,有时背面仅中脉被细微柔毛;侧脉5-8对,细脉网状,亚伞形花序,腋生或生于近茎顶端的叶腋,有花3-5朵;花梗长7-10mm,常弯曲,二者均被微柔毛;花5数,有时6数;萼片卵形,长约1.5mm或略短,具缘毛,有时具腺点;花瓣粉红色或白色,宽卵形,长4-5mm,具密腺点;雄蕊较花瓣略短,花药披针状卵形或卵形,背部具腺点;雌蕊与花瓣等长,胚珠15枚,3轮。果球形,直径5-6mm,鲜红色,多少具腺点。花期5-6月,果期11-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海南未发现)。

道地产区

主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m以下的低山林下或竹林下。

生长见习

对气候选择不严,高山、平坝都能生长,喜阴湿,一般在林下栽培,土壤以疏松、肥沃而较湿润的腐殖土或砂质壤土较好。

繁殖方式

用种子和分株繁殖,以分株繁殖为主。

栽培技术

分株繁殖在旱春或冬季进行,也可结合收获,挖起后,选带有须根的植株剪下做种苗。栽时,先整地开1.3m的畦,按行窝距各25cm开窝,每窝栽苗3株,填土踩紧,盖土与地面齐平,最后淋定根水。栽后在新叶发出时,松土1次,以后在7-10月再中耕除草1次。每次中除后,都要追肥。第1、2次用人畜粪水,第3次用堆肥撒在畦上,3年后,植株布满地面,以后每年只扯草、追肥1-2次。

·汉方拾遗·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xiana.com/wxyy/7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