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蓟历代本草汇言

白癜风能医好吗 http://m.39.net/pf/a_6712021.html

大蓟

大小蓟(虎蓟猫蓟山牛蒡金针草马蓟刺蓟鸡项草野红花)

大蓟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均系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原植物生于山坡、草地、路旁。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寒,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肿。临床用名有大蓟、大蓟炭。

《名医别录》:味甘,温。主养精,保血。大蓟,主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衄鼻,令人肥健。

《药性论》:亦可单用,味苦,平。止崩中血下,生取根捣绞汁,服半升许,多立定。

《日华子本草》:大蓟叶,凉。治肠痈,腹藏瘀血,血运扑损,可生研,酒并小便任服。恶疮疥癣,盐研毒傅。

《开宝本草》:大、小蓟根,味甘,温。主养精保血。大蓟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衄鼻,令人肥健。

《本草衍义》:大小蓟皆相似,花如髻。但大蓟高三二尺,叶皱。小蓟高一尺许,叶不皱,以此为异。小蓟,山野人取为蔬,甚适用。虽有微芒,亦不能害人。

《滇南本草》:大蓟,一名鸡脚刺,味苦、辛、微甜,性温。入肝、脾、肾三经,消瘀生新、止吐血、鼻血、小便尿血、妇人红崩下血。补诸经之血,消疮毒,散瘰疬结核,久不能收口,生肌排脓。

(单方)行经动怒,有血渗入脾经,血分、水分受病,两脚肿胀麻木,腿上起红紫斑。

香附(一钱)大蓟(三钱)大腹皮(一钱)黄芩(二钱)威灵仙(二钱水煎)水酒点,卧时服。

(单方)治妇人红崩、下血不止、白带良效。大蓟(五钱)土艾叶(三钱)白鸡冠花子(二钱)木耳(二钱)炒黄柏(五钱白带不用)引水酒服。

(单方)治妇人干血痨,恶寒、发热、头痛,形体消瘦,精神短少。

大蓟(二两)水牛肉(四两)共入罐内煮烂,天明吃毕后,复熟睡,忌盐,数服即愈。

(单方)治男子尿血,血淋下血,疼痛不忍者效。

大蓟(三钱)蒲公英(二钱)猪棕草(一钱)必提珠根(三钱)柳树根(二钱)点水酒服。

(单方)结核于项,左右红肿溃烂后成栗子疮,溃烂出脓,久不收口者用独根大蓟,不拘多少,或煮水牛肉,或猪肉,或单用,煨点水酒服,半月收口全愈。外用新鲜者,捣烂入胎发灰、儿茶、血竭同拌,敷疮口,生肌立效。

大蓟,高尺余,二月生苗,开红、蓝花,有刺。处处有之,俗呼为青刺蓟。气味甘,温,无毒。主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捣汁,止崩中漏下立瘥。叶,治肠痈、腹腻、瘀血作晕、扑损,生研酒下,或童便亦可。又治恶疮疥癣,同盐研熏之。

《本草蒙筌》:大小蓟,味甘、苦,气温。一云气凉。无毒。虽系两种,气味不殊。随处田野俱生,北平(今顺天)出者力胜。盖蓟门以蓟取名,则可征矣。凡资治疗,用须采根。大蓟高三四尺余,叶多青刺而皱。花开如髻,赤若红蓝,北人因之,呼为千针草也。破血捷,消肿奇。吐衄唾咯立除,沃漏崩中即止。去蜘蛛蝎子咬毒,平焮突痛甚痈疽。并捣烂绞浓汁半瓯,搀童便或醇酒饮下。仅理血疾,不治外科。

《本草经疏》:大蓟根禀土之冲气,兼得天之阳气,故味甘气温而无毒。日华子:凉,当是微寒。陶云有毒,误也。女子赤白沃,血热所致也。胎因热则不安。血热妄行,溢出上窍则吐衄。大蓟根最能凉血,血热解则诸证自愈矣。其性凉而能行,行而带补。补血凉血则荣气和,荣气和故令肥健也。

《本草乘雅半偈》:(别录下品)

甘温,无毒。

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

曰∶生山谷,即虎蓟也。二月生苗,高二三尺,叶皱,中心出花,其花如髻。

《本草新编》:大、小蓟,味甘、苦,气凉,无毒。入肺、脾二经。破血止血甚奇,消肿安崩亦效,去毒亦神,但用于初起之血症,大得奇功,而不能治久伤之血症也。盖性过于凉,非胃所喜,可以降火,而不可以培土故耳。

或问大、小蓟,皆是止血圣药,一时急症,用鲜尤佳。倘无鲜者,干者亦可用乎?夫鲜者难遽得,势必用干者矣。但必须将大、小蓟用水先煎取汁,然后煎补血、生血、止血之药,同饮才妙,不比鲜者,捣汁即可用也。

或问大、小蓟同是血分之品,毕竟何胜?二者较优劣。大蓟不如小蓟之佳。小蓟用一两者,大蓟必须加五钱,其功用实未尝殊也。

或问大、小二蓟,北人以之治吐血多功,南人以之往往鲜效,何也?盖二蓟过于寒凉,北人秉性刚强,非患热症,不易吐血;南人柔弱,不必犯热,即能吐血也,故宜北而不宜于南。然而,北人不因热而致吐血者,服之未必相宜;南人偶因热而致吐血者,服之未必不相宜也。或问大、小蓟,即分大小,毕竟功效亦别,岂尽同而无异乎?曰:同者止血,异者止热也。大蓟止热,而小蓟则力不胜。故遇热症,不妨用大蓟一二钱,使热退而不动血耳。

《本草备要》:泻,凉血

甘,温(《大明》曰凉)。皆能破血下气,行而带补。治吐衄肠痈,女子赤白浊,安胎(凉血之功)。小蓟力微,能破瘀生新,保精养血,退热补虚,不能如大蓟之消痈毒(丹溪曰∶小蓟治下焦结热血淋。《本事方》∶一人冷气入阴囊,肿满疼痛,煎大蓟汁服,立瘥)。

两蓟相似,花如髻。大蓟茎高而叶皱,小蓟茎低而叶不皱,皆用根。

《本经逢原》:大蓟、小蓟,皆能破血。大蓟根主女子赤白沃下,止吐血鼻衄,凉而能行,行而带补,兼疗痈肿;小蓟根专于破血,不能消肿,有破宿生新之功,吐血血崩之用。但其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破瘀散毒也。丹方治吐血不止,用小蓟、山楂、生地,一服即止,止中寓泻,劫剂中之良法。近世医师咸用其花,总取散血之义。然其性皆下行,故脾胃虚弱、泄泻少食者忌用。

《本草从新》:泻、凉血破血。

甘苦凉。皆能破血退热。治吐衄肠痈。小蓟力微。能破瘀生新。不能如大蓟之消痈毒。(丹溪曰∶小蓟治下焦之结热血淋、本事方、一人冷气入阴囊、肿满疼痛、煎大蓟汁服、立瘥。)两蓟相似。花如髻。大蓟茎高而叶皱。小蓟茎低而叶不皱。皆用根。(舌硬出血不止、或九窍出血、鲜蓟捣汁、酒服、干者为末、冷水服。)

《得配本草》:甘,凉。破血,退热。消痈。除沃漏崩中,去蜘蝎咬毒。得酒,治九窍出血;配小蓟,治崩中。(血瘀则妄行。)

《本草求真》:[批]破血逐瘀。

大、小蓟专入肝。虽书载属甘温,可以养精保血,《别录》。然究精之养,血之保,则又赖于血荣一身,周流无滞。若使血瘀不消,而致见有吐衄、唾咯、崩漏之症,与血积不行,而致见有痈疼肿痛之病,则精血先见已不治,安有保养之说乎。用此气味温和,温不致燥,行不过散,阏滞得温则消,瘀块得行斯活。恶露既净,自有生新之能,痈肿潜消,自有固益之妙,保养之说,义由此起,岂真具有补益之力哉。恭曰:大小蓟皆能破血。但小蓟力微,不如大蓟力迅;小蓟只可退热凉血,若大蓟则于退热之中,犹于气不甚伤也。恭曰:大蓟叶疗痈肿,小蓟专主血,不能消痈也。能理血疾,不治外科。若脾胃虚寒,饮食不思,泄泻不止者,切勿妄服。

《本草撮要》:味甘温。入足厥阴经。大蓟功专破血。小蓟专于消肿。冷气入阴囊肿满瘀痛。煎大蓟一服立瘥。崩漏不止。大小蓟根、白茅根酒煎服神效。

《本草分经》:辛、苦,寒。泻热解毒,治疮疽。

《本草择要纲目》:

大蓟根

甘温无毒。又曰有毒。

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捣根绞汁服半升。主崩中血下立瘥。叶治肠痈腹脏瘀血。作运扑损。生研酒并小便任服。又恶疮疥癣同盐研之。

《玉楸药解》:味苦,微温,入足厥阴肝经。回失红,行瘀血。

大蓟亦行瘀血而敛新血,吐衄、崩漏、痈疽、跌打,及肠痈、血积、金疮、蛊毒、虫毒俱治。

小蓟性同,而力犹薄,不能瘳痈消肿,但破血耳。

《饮片新参》:

形色:叶梗色灰黑,有白毛花。

性味:香淡微咸。

功能:去瘀消痈,化湿热,治血淋。

分量:八分至一钱半。

用法:生用。

禁忌:寒瘀阴疽者忌用。

《中药大辞典》

为菊科植物蓟的地上部分。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

生于山野、路旁、荒地。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中国药典》

大蓟草:洗净,润软,切段,干燥。

大蓟根: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大蓟炭:取大蓟段或根片,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

1.大蓟对血压的作用:大蓟有抑制离体蛙心、兔心心率及心收缩力的作用,在狗血压实验中可降低其血压,并具有快速耐受性。

2.大蓟有抗菌作用:根煎剂和全草蒸馏剂、乙醇浸剂对人型结核杆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水提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

3.大蓟具有止血作用:大蓟的抗纤溶作用,能增加全血及血浆粘度,有一定止血作用。

(整理/程紫临)

(校对/小K)

(媒体/全思捷)

▼点击查看药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xiana.com/wxyy/50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