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味中药乌药

1

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

2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

3

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香散,上入肺经,中入脾经,下达肾与膀胱经。善行气、散寒、温肾、止痛,治三焦寒凝气滞诸痛及阳虚遗尿、尿频。

4

功效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5

主治病症(1)寒郁气滞之胸闷胁痛、脘腹胀痛、疝痛及痛经。

(2)肾阳不足、膀胱虚寒之小便频数、遗尿。

6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7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香散,能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或有内热者慎服。

8

配伍

乌药配益智仁、山药:乌药性温,功能温肾散膀胱冷气;益智仁性温,功能暖肾固精缩尿;山药性平,功能补气养阴,兼收涩。三药相合,补肾缩尿力强,又不甚燥热,治肾虚遗尿尿频。

9

别名

乌药、台乌、天台乌药、短樟、矮樟、旁其、衡州乌药

10

性状鉴别

本品多呈纺锤状,略弯曲,有的中部收缩成连珠状,长6~15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皱纹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硬。切片厚0.2~2mm,切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可见年轮环纹,中心颜色较深。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

11

产地

主产湖南、浙江等地。

12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或直接晒干。

13

视频解读

14

小故事

相传在汉朝浙江某县,有姓刘、姓阮两位青年,为医治村上流行的心痛病,远离家门上天台山采药,随身带的干粮吃完了,而药仍未采到。后来,他们打听到这种药产在桃源洞一带,就向该洞奔去,但没走多远便饿昏在地,良久,两人被突然飞来的一片红云催醒,转眼之间红云又变成许多丰硕的桃子,两人正饿得发慌,随即摘来桃子就吃,吃后浑身是劲,又继续上路。走过一道山岭,只见前面水潭边有两个少女,一着红衣一穿绿袄,朝着他俩微笑,还叫着他俩的名字,两人非常惊奇,忙问:“彼此素不相识,姑娘怎知我俩名字莫非是仙女”两位姑娘点点头。穿着绿袄的姑娘说:“我叫碧桃,她名红桃,家住桃源洞,今日特来请你们前去作客。”

刘、阮两青年男子随两仙女进入桃源洞后,才知这姐妹俩是天上司药的仙女,奉命在此看守仙药—乌药。他们彼此一见钟情,相亲相爱,不知不觉半年过去了。一天,刘对阮说:“我俩人山已久,药还未采到,如何是好”两人正在发愁,只见两仙女捧着仙药走来,说:“两位专来采药,历尽艰辛,现特以此乌药相赠,可治心口痛。”第二天一早,两仙女送他俩上路,难分难舍,依依惜别。

刘、阮两人回到家乡,村里已景物全非,全村父老均不相识。后找到一位百岁老人,他说在儿时听祖辈说过村里有两位祖公人天台山采药,后来音讯全无。刘、阮两人听后,大吃一惊,想不到入山才半年,人间已七世。他们两人将乌药种到园中,一夜之间已是满园翠绿,稍后将乌药分赠众乡亲治病,疗效非凡。三个月后,刘、阮又返天台,桃源洞已是岸壁生苔、雾锁洞口,仙女不见了,而洞边却多了两座山峰,形似仙女,这就是现在的“双女峰”。由此,天台乌药美名大振,享誉海内外。

练一练

A型

既能行气止痛,又能温肾散寒的是

A.甘松

B.木香

C.乌药

D.柿蒂

E.川楝子

答案向上滑动查看

C

温故知新

A型

既能用于舒筋活络,又能化湿和中,生津开胃的药物是

A.木瓜

B.秦艽

C.独活

D.海风藤

E.威灵仙

答案向上滑动查看

A

明日学习内容为:

都来猜猜它是什么?留言告诉我答案

往期精彩回顾

每天学一味中药——化橘红

每天学一味中药——枳实

每天学一味中药——陈皮

每天学一味中药——木香

每天学一味中药——沉香

每天学一味中药——香附

每天学一味中药——高良姜

每天学一味中药——花椒

每天学一味中药——干姜

每天学一味中药——小茴香

每天学一味中药——丁香

每天学一味中药——吴茱萸

每天学一味中药——肉桂

每天学一味中药——附子

每天学一味中药——滑石

每天学一味中药——猪苓

每天学一味中药——茵陈

每天学一味中药——木通

每天学一味中药——金钱草

每天学一味中药——薏苡仁

每天学一味中药——泽泻

每天学一味中药——茯苓

常用中药鉴定及彩图1

常用中药鉴定及彩图2

常用中药鉴定及彩图3

长按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儿童白癜风早期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xiana.com/wxyy/24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