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手”常见于产后女性及刚升格当祖母的女性,主要是由于照顾婴儿时挤母乳、喂奶、洗澡、换衣服、洗尿布、洗奶瓶等工作,必需将手部虎口重复打开所致,因为过去这些工作主要是由女性来担任,患者以女性为主,所以称为“妈妈手”。
”什么是“妈妈手”?
“妈妈手”正式医学名称为“桡侧狭窄性肌腱滑膜炎”。
由于外展拇长肌及伸拇短肌因过度使用引发肌腱炎,导致局部疼痛无力,严重时发炎范围会扩散至整个手臂,导致日常生活失能。
男性也有“妈妈手”?近年来,“妈妈手”已不再是女性专属的疾病,门诊中患有“妈妈手”的男性比例愈来愈多,几乎各占一半。
“妈妈手”的危害
别小看“妈妈手”的威力,虽然初期的症状只有在手部虎口处有疼痛或无力感,但别忘了人体的肌肉很聪明。
当你不当使用造成手局部肌肉发炎无法使力时,其它肌肉将代偿出力,如果搁置不理,受伤发炎部位将会扩大到整个手部肌肉,引起前臂肌疼痛。
不少男性患者来求诊时,已经是整个前臂肌肉呈现疼痛的状态。
如何检测“妈妈手”?
由于“妈妈手”的症状是手腕部位常常有疼痛或无力感,因此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动作也可观察有没有“妈妈手”,如扭毛巾、拿碗、刷牙、使用剪刀等需要用到虎口的动作。
若会引起疼痛,就要小心可能有“妈妈手”,医院诊断。“妈妈手”的治疗原则以药物及物理康复为主,配合适当的休息,通常数周即可痊愈。
筋骨痛消丸功能主治:
活血行气,温经通络,消肿止痛。用于血瘀寒凝膝关节骨质增生引起的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伤后筋骨疼痛,跟痛症,肩周炎,慢性劳损,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腰间盘突出。
初期破:骨病属痹症,痹症对应的症状为瘀阻,瘀血。瘀阻,瘀血当破。瘀阻不破,气血不通,新生不发,瘀阻攻破,则新生。破=治中期和:瘀阻渐退,肿痛消减,伤症改善,但瘀去而未尽,气血通而不畅,故宜“和”。即调和气血、活血生新、濡养筋骨。和=调后期补:肿痛已尽,久病体虚,筋骨未坚,故宜“补”,当以补养气血,滋补肝肾,坚骨壮筋为治,故也可以叫做补肾壮骨期。补=补君药
1.丹参,《本草正义》记载,丹参其功在于活血行血,內之达脏腑而化瘀滞,外之利关节和通经络。《本草经疏》记载,“丹参,腰脊强、脚痹、除风邪,或瘀血壅滞而百节攻痛,或脚膝痿而痛重难履”。
2.鸡血藤,活血补血,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流利经脉,治风血痹症。二药合用,活血化瘀、舒筋止痛、治疗主症,为君药。
臣药
1.香附,理气止痛
2.乌药,行气止痛、温经散寒。二者共助君药行气活血,为臣药。
佐药
1.桂枝,性温,温通一身之阳气,温通经络、血脉,散寒逐瘀。
2.川牛膝,活血化瘀,强筋骨、善走下肢通利关节。《本草疏经》曰:“牛膝,走而能补,性善下行,主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者”。
3.威灵仙,辛温性燥,除风湿,通经止痛,善治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
4.秦艽,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二者相配,润燥相济,即增强痛经活络止痛之功,又消除威灵仙的燥性。
5.白芍,养血敛阴,止痛,以治血瘀日久而致的血虚。
6.地黄,性凉,养阴生津。
使药
1.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
综观全方,本方具有活血行气、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组方合理,配伍精当,切中病机,故疗效显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