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珍宝介绍

年7月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增加了在一定条件下野生动物可以入药的表述,引起广泛,也为野生动物入药提供了法律依据。

和西药的化学合成不同,中药原料来源大致分为三类:植物的花叶根茎果、动物的角茸甲骨和部分矿石。其中,有一种名贵珍稀但又不可或缺的药材,那就是动物药材。本文就来说说传统中医四大动物原料药:牛黄、熊胆、麝香、虎骨。

牛黄

牛黄的定义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肝脏的胆结石,通俗地讲就是牛(黄牛、牦牛、野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多生在10岁以上的老牛病体中,因长在不同部位分别称胆黄、管黄、肝黄。

牛黄按来源分为三种:1、天然牛黄,是牛是胆结石,屠宰牛时获得。这是传统的来源形式,很珍贵,奇缺,价比黄金。由于天然牛黄的奇缺价高,就产生了以下两种。2、人工培植牛黄,也称管黄,是人为地在活体牛的胆内植入一个小塑料管,使之产生结石,当结石生长足够大时(凭经验判断)杀牛取黄。这是天然牛黄的替代品,新的药品标准已明确规定。虽然是人工培植的,但价格也不很低。3、人工合成牛黄,它是以牛胆红素为主要原料合成的,曾经大量代用天然牛黄,年起不再代替天然牛黄,成方制剂如采用人工牛黄的,直接写明人工牛黄,如牛黄解毒片。所以严格意义上讲,人工牛黄现在不能算牛黄的一种了。

牛黄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同样被列为上品。因为是牛的结石,属于牛生病后的病变物,因而不具有普遍性,也就说并不是每头牛都能产生牛黄,患肝胆结石症的比例不足百分之一,因而天然牛黄数量极少而异常珍贵,价格远超黄金。

中医学认为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内服治高热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口疮痈肿、尿毒症。

现在入药所用的多为人工合成的牛黄,即人为制造的牛胆炎症而形成的结石,其性能、功效与天然牛黄相似,已被广泛应用。

熊胆

熊胆被列为“四大珍宝动物药”之首,现存最早的入药记载是唐代《药性论》和《唐本草》。明代《本草纲目》载:“熊胆味苦、性寒、无毒,归肝胆心经,有退热、清心、平肝、利胆、溶石、明目、杀虫之功效,用于惊风抽搐,外治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因功效神奇被称为“救命仙药”“药中黄金”。

熊胆的“胆”是指胆汁,即将胆汁制成熊胆粉以供药用,广泛用于治疗胆结石、原发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结肠癌等疾病,效果显著,治疗胆囊炎、胆结石更是功效独特。除这些常见的病症外,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熊胆具有清热解毒、抑菌抗炎、保肝护肝、利胆溶石、降脂降压、镇咳平喘、抗疲劳等多方面的药理功能。事实上,熊胆在治疗熬夜上火、口臭、解酒、恶疮、咽喉肿痛等症状方面也有明显疗效。

熊胆的主要成分是熊去氧胆酸,德国福克药厂、意大利贝斯迪药厂已有能力生产熊去氧胆酸的人工合成品,但均为售价昂贵进口专利药。相比之下,中医熊胆粉以天然成分无毒副作用,价格更为低廉,这是其独特优势所在。

黑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能随意猎杀,但《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允许对人工繁殖的二代熊进行合理利用。据媒体报道,我国最大的黑熊养殖企业位于黑龙江牡丹江市,养殖的黑熊约头,通过“人工造瘘”的方式吸取胆汁。需要说明的是,在法律上我国人工熊胆尚未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新药批准,但通过人工饲养的方式为熊胆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保障的思路已被许多专家认可。

溶解结石让患者免于手术痛苦

据省内著名肝胆病专家、医院副院长吴荣举介绍,熊胆是传统的中成药,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其疗效来自于熊胆粉具有较强的脂溶性和穿透性,阻断病毒在肝细胞表面的吸附,并抑制其复制,同时增加肝血流量,促进肝细胞再生,修复受损的肝细胞,明显减轻肝损伤程度,从而激活肝细胞功能并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

熊胆粉能减少胆固醇结晶析出量和胆结石形成率,提高胆汁溶解结石的能力,使大石化小,小石化了,让患者免于手术的痛苦。

除了传统的疗效之外,现代医学在对熊胆的使用过程中,还发现了许多新的疗效。据介绍,熊胆粉能抑制体内乳酸类物质生成,并能加速疲劳物质排泄。有抗疲劳作用,适用于强体力劳动者、运动员。熊胆粉还可对抗东莨菪碱所至记忆性障碍并可对抗氯霉素所致记忆巩固障碍,由此可证明熊胆粉对大脑记忆功能有确切的帮助,高强度脑力劳动者、高考学生可以应用。

麝香

麝香源于麝科动物,即林麝、马麝或原麝等成熟雄体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体分泌物,外有膜袋包裹,干燥后形成香料,古籍、药典对此多有记载。如《说文》中载:“麞,麞如小麋。脐有香。”《本草纲目》载:“麝之香气远射,故谓之麝。”麝香是不可替代的名贵药材与高级香料,《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又名寸香、元寸、当门子、臭子、香脐子。

麝香比鹿茸还要名贵。一般若是雄麝在被猎人追到明知有死无生的时候会把麝香从肚脐眼咬掉嚼烂吞吃,所以很名贵。麝香是我国特产的一种名贵药材。是一种高级香料,如果在室内放一丁点,使会满屋清香,气味迥异。麝香不仅芳香宜人,而且香味持久。

现主产四川、西藏、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辛,温。入心、脾、肝经。开窍,活血,散结,止痛。出《神农本草经》

两岁的雄麝鹿开始分泌麝香,10岁左右为最佳分泌期,每只麝鹿可分泌50g左右。此外,麝香鼠等其他有香动物也有类似麝香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也十分珍贵。麝香是不允许出境的。

  麝香有破血化淤功效,孕妇不宜食用。

麝香性温、无毒、味苦。入心、脾、肝经,有开窍、辟秽、通络、散淤之功能。主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西药用麝香作强心剂兴奋剂等急救药。

麝香入药在我国已有多年历史,诸多本草药典均将麝香列为诸香之冠、药材珍品。其浓郁的香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具有芳香开窍、镇痛安神、活血化瘀、解毒等作用,是治疗中风、脑炎的速效和特效药。《中国药典》中的种中成药都含有麝香成分,其中就包括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散、西黄丸、紫雪丹、大活络丹、苏合香丸、六神丸等国宝级中成药。

麝香分三等:一等生香,名遗香,乃麝自剔出者,然极难得,价同明珠;二等为射杀活麝获取,称脐香;三等为死后获取但“不堪入药”。我国原本麝类资源较为丰富,后来急剧减少,关键就在于天然麝香不可替代且只能活取,而麝生性胆小,听觉、嗅觉又很发达,又多在拂晓或黄昏活动,难以近距离接触,要获取麝香只能远距离射杀,因雌雄难辨常被一起射杀,因而导致麝数量急剧减少成为濒危物种。年,麝被列入首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年又被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麝香的功效和作用

1、用于闭证神昏

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最宜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

治疗温病热陷心包,痰热蒙蔽心窍,小儿惊风及中风痰厥等热闭神昏,常配伍牛黄、冰片、朱砂等药,组成凉开之剂;用治中风卒昏,中恶胸腹满痛等寒浊或痰湿阻闭气机,蒙蔽神明之寒闭神昏,常配伍苏合香、檀香、安息香等药,组成温开之剂。

2、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

该品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内服,外用均有良效。用治疮疡肿毒,常与雄黄、乳香、没药同用,即醒消丸,或与牛黄、乳香、没药同用;用治咽喉肿痛,可与牛黄、蟾酥、珍珠等配伍,如六神丸。

3、用于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该品活血通经,有催生下胎之效。常与肉桂为散,如《张氏医通》香桂散;亦有以麝香与猪牙皂、天花粉同用,葱汁为丸。外用取效,如《河北医药集锦》堕胎丸。

4、用于血瘀经闭,徵瘕,心腹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证

该品辛香,开通走窜,可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以通经散结止痛每周一次,2周一疗程,疗效满意;用治痹证疼痛,顽固不愈者,可与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祛风湿药同用。

5、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消肿,催生下胎的功效。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血瘀经闭,痛经,积聚,心腹暴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恶疮,喉痹,口疮,牙疳,虫蛇咬伤,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因此,许多名贵中成药因麝香原料匮乏而难以组方,无法解决重症难症用药的实际需要,原卫生部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工麝香酮的秘密研制。当时全国各地十多家科研单位与制药企业参与,经过20年的努力,由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与济南中药厂组成的科研小组率先研究成功,并实行批量生产,较好地解决了珍稀野生动物保护与名贵中成药配方的国家级难题。

虎骨

虎骨是猫科动物虎的骨骼。虎骨是我国名贵珍稀动物药材之一,具有固肾益精、强筋健骨、益智延年、舒筋活血、通血脉、强筋健骨等功效。虎骨也可雕制成各种工艺饰品。体形似猫而大,雌者较小。头圆而宽,颈部较短。眼圆。耳短小。口旁列生长须,犬齿粗大而锐利。四肢粗大有力。我国东北地区的虎体型较大,毛长,纹窄而色浅,称“东北虎”或“北虎”;华南地区的虎体型较小,毛短色深,纹多而宽,称“华南虎”或“南虎”。栖息于森林、灌丛、高山草莽处。独居,无固定巢穴,昼伏夜出,尤以晨昏时最为活跃,行动敏捷,善游泳,性凶猛。以其他兽类为食。分布东北、华南等地。虎的肉(虎肉)、眼睛(虎睛)、牙齿(虎牙)、脚筋(虎筋)、爪甲(虎爪)、肾(虎肾)、胆(虎胆)、胃(虎肚)、脂肪油(虎膏)亦供药用。

虎骨又名大虫骨、老虎骨,为猫科动物虎的干燥骨骼。虎骨经泡酒后制成的虎骨酒,是强筋骨、祛风湿及治关节筋骨疼痛、四肢拘挛、腰腿软弱的特效药。属名贵药材,不易得到,然市场上常有假货出售,必须学会鉴别要术。头骨头骨圆面额扁平、前额上部有一浅槽,顶骨后面有脊棱,颧骨向外展出,上腭牙齿有8对,下腭牙齿有7对,犬牙长且向骨弯,臼齿呈山字形者为真。身骨颈椎骨每一节呈蝶形,第3~7节呈马鞍形,肋骨13对与胸骨衔接,两端圆而中间扁,尾椎22~28节多为双数者为真。四肢骨每肢骨有上下2节,上节均为一根骨,下节2骨合成,前肢上节有"风眼",前肢下端主骨长而帮骨短,后肢上节圆柱形,下节主骨粗而呈棱柱状,帮骨软细,四肢断面空隙占骨的三分之一,其内骨髓呈丝瓜络状者为真。爪钩前足5趾,后足4趾,趾端前爪钧黄白色或灰白色,光滑油润,虎掌上面留有黄褐色略有黑色条纹的皮毛,爪钩粗短,外侧呈圆棱状,内侧略平而无裂纹者为真。此外,民间根据虎死血不死的原理,从虎骨的表面上刮取少许残肉,烧成焦黑后,放人盛水碗中,灰焦黑浮于水面,若从焦黑有一条血丝徐徐注向水底,则为真品,否则为伪品。

历史上,虎骨曾为中药材之王,曾是我国名贵珍稀动物药材之一。年5月29日我国正式禁止出售、收购、运输、携带、邮寄虎骨,取消虎骨药用标准。从此,与虎骨有关的所有中药成药停产,虎骨正式退出制药领域。

关于老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诗经》时代,虎骨入药则始自《神农本草经》,其后历朝历代典籍、史书、药方等多有记载。早在汉代就开始用虎骨入方治疗瘟疫疠气,明代《本草纲目》中亦有虎骨一味。在中医看来,虎骨具有固肾益精、强筋健骨、益智延年、舒筋活血、祛风通络、通血脉、强筋健骨等特殊功效,且不同部位可治不同症状。

如“止惊悸,疗恶疮鼠瘘,头骨尤良”;“虎骨通可用,凡治惊痫,温疟疮疽,头风,当用头骨;治手足诸风,当用胫骨;腰背诸风,当用脊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虎骨有消炎、止痛、镇静、修复骨质、增强骨骼的作用。除了虎骨,其他部位都有药用功能。虎肉可补脾胃益壮骨,可治脾胃虚弱、恶心呕吐、疟疾等,虎鞭则可暖肾壮阳、益精补髓;虎胆可治小儿惊痫、疳痢及跌打损伤等。说老虎浑身是宝并不夸张。

天然虎骨已被禁止入药,但我国从年就开始研制人工虎骨和人工虎骨粉,在药理、毒理及安全性上与天然虎骨基本一致,在治疗骨质疏松症及镇痛方面也有相同疗效。

由于老虎是国家的保护动物,不能猎取,所以虎骨非常少见。市场街头上兜售的“虎骨”,多是用牛、马、驴、猪、狼等动物的骨头加以伪装冒充的。真假虎骨的鉴别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看相对密度。虎骨质地特点密实坚硬,不同于其他动物同部位同体积的骨头,虎骨的相对密度(比重)几乎比牛骨大一倍。   (2)看四肢骨:假虎骨的四肢骨顺直,关节处往往突然膨大如球状,骨面无棱角,手掂骨头质量轻;真虎骨的四肢骨粗状而略有弯曲,骨面有明显的棱角,手掂质地坚实而沉重。   (3)看四肢骨横断面:假虎骨四肢长骨的横断面,骨质粗而骨壁薄,骨中空腔大,内壁中粘附有少量骨髓,这些骨髓干燥后结成稀少的网状;真虎骨四肢长骨的横断面,骨质细而骨壁厚,骨中空腔小,内壁中粘附有多量的骨髓,这些骨髓干燥后结成的网状多,约占肢骨断面的三分之二以上,呈棕黄色,有特殊而强烈的腥味。   (4)看脚掌与足趾:真虎骨的前足5趾,后足4趾,趾端均有短爪钩;假虎骨的前后足趾的趾端没有短爪钩,伪造者一般都是将其他动物的爪子用胶水粘上去。   (5)看皮毛色泽:假虎骨的皮毛色泽不自然,有的将其浸入沸水中即褪色,说明经过染色处理;真虎骨的色泽光亮自然,浸入沸水中不褪色。

动物入药是中国千年传统,也是中药精华所在,除了上述四大动物名药,鹿茸、蛤蚧、犀角、豹骨、燕窝等也属于名贵药材。人和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之间应当和谐共生。从某种程度上说,在传承、发展中医药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珍稀动物资源。

世界欧洲地区最大的古玩古董鉴定、拍卖交易平台!

欧洲市场即将开始面向全球征集藏品

CanadaSingaporeDubaiPolyInternationalAuctionHanhai,globalcollectioncollection

目标客户:精准定位万客户

Targetcustomer:accuratepositioningof1millioncustomers

1、中欧美、港澳台等发达地区,万+实力买家时刻

China,Europe,America,HongKong,MacaoandTaiwan,andotherdevelopedareas,1million+buyersofstrengtharealwaysconcerned

2、掌握名高端人士朋友圈资源,逾10万新浪微博资源,定向藏品推荐

masterhigh-endfriendscircleresources,morethanthousandSinamicro-blogresources,directionalcollectionre







































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北京白癜风医院网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xiana.com/wxyy/18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