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颜德馨创立衡法治则

衡法理论

气血流通是机体健康的标志,也是长寿的保证。“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反之则“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从而导致人体趋向衰老。这是因为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流布全身,而气则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二者并行以供给人体各脏腑组织之营养需要。任何一种病因,包括七情、六淫、外伤跌扑、各种疾病的发生均将影响气血的正常循行,首先出现气血失和,流通受阻,瘀血停滞。由于瘀血的产生和存在,使气血失去平衡,脏腑得不到正常的濡养,然后才出现脏腑虚衰,精气神亏耗。气化功能一旦受损,脏腑的生理功能更无法正常发挥,从而加重气血失衡,形成恶性循环,最后脏腑功能衰绝,直至死亡。而且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与自然界和疾病的不断斗争中,正气必然受到消耗,气虚推动血液无力,更加重了瘀血的阻滞,形成“虚实夹杂”、“气虚血瘀”的局面。

所以说衰老的本质为气血失调,气虚血瘀。其中“虚”是现象,“瘀”是本质,“虚”是归宿,“瘀”是原因。可以说,瘀血是导致衰老的因子,因子不除,补之何益?临床上屡见一些老年患者愈补愈滞,愈补愈虚。常言道,“天天动,血脉通”,“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的目的在于气血流通,所以欲谋长寿之道,必须消除导致衰老的因子———瘀血。消除瘀血最妥善的方法是“固本清源”,清源者正所以为了固本,固本者也所以为清源服务,因气行则血行,益气有利于化瘀。中医的治则中有“关门缉盗”之戒,补法之所以不效,是因为忽视了瘀血的存在,犯了“实实之弊”。临床所见,人体进入老年期以后,都有明显的瘀血存在,如色素沉着、皮肤粗糙、老年斑、巩膜混浊等,都是典型的瘀血体征。而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老年性痴呆、前列腺肥大、颈椎病等都是瘀血病理的体现,也是最常见的导致衰老和致死的原因。经过临床证实,应用活血化瘀方法能治疗许多传统上认为是“肾亏”的阳痿、脱发、耳聋、眩晕等,也可反证这一观点的可信性。

用现代科学研究来证实老年人衰老的本质在于气血失衡,表现在微循环的障碍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各个主要脏器的血管形态变化。通过对老龄家兔的心、肺、脾、肝、肾、脑等主要脏器的光学显微镜观察,在这些脏器内均可看到脏器的微循环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一些代谢废物———脂褐素不能排泄而沉积于脏器内。脏器组织细胞间沉积瘀血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证实了机体进入老年期时,其微循环障碍遍及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这种微循环的障碍,即为瘀血征象。由于瘀血的存在,脏腑无以滋养,而出现功能失调,精血亏耗,诸脏腑因瘀而衰,直至死亡。临床实验发现,老年人的血液成分,血球性状与青年相比有明显的改变。老年人的血浆黏度明显增高,主要表现为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脂蛋白、纤维蛋白原的增多,特别是脂蛋白的增多,导致血流缓慢,血管硬化,管腔狭窄,出现“脉不通,血不流”的瘀血病理改变,并反映出衰老的本质为“虚实夹杂”。所谓虚,即是血细胞及血清白蛋白的减少;所谓实,就是血球聚集成团,血液黏度增高。可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临床上,均证实老年人体内确实存在着瘀血。人体衰老的奥秘在于气血失衡,其失衡的原因在于血瘀。

1衡法的概念

所谓衡者,?礼记·曲礼下?谓:“大夫衡视”,犹言平;?荀子·礼论?谓:“衡诚县矣”,系指秤杆,可见衡有平衡和权衡之义。“衡法”之组成,乃以益气、行气与活血化瘀药物组合而成,能够调气活血、扶正祛邪、固本清源,以达阴阳平衡,适用于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

2衡法的理论基础

人体在正常的情况下处于“阴平阳秘”,治病的目的则是“平其不平而已”。气血是阴阳的主要物质基础,气血不和是导致阴阳失调、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瘀血是产生气血不和的重要因素。“衡法”能调气活血、扶正祛邪、固本清源,以达阴阳平衡。

3气血学说是衡法的主要理论根据

?血证论?谓:“人之一身,不外阴阳,阴阳两字即水火,水火两字即气血,水即化气,火即化血”,指出人体之阴阳与气血的关系至密。?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因为气血畅通,可使阴阳平衡,疾患消除,健康长寿。

4调气活血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是衡法的药理表现

调气活血药对毛细血管通透性呈双向调节作用;对平滑肌的作用也具有双向性;既对增生性结缔组织疾病有效,同时对萎缩性结缔组织疾病也有疗效;有的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有的却有免疫增强作用;剂量、炮制方法不同,可使调气活血药呈双相调节作用;既能治疗实证,又能治疗虚证。

5调气活血法具有平衡阴阳的作用

大量资料表明,调气活血法的特点是:运用面广,针对性强,重复有效。调气活血法能够直接作用于病灶,具有改善人体功能活动及代谢障碍等多种作用;调气活血法之所以能有如此效果,与其能直接作用于气血有关。

衡法的临床应用

1从气论治

(1)疏畅气机法:是针对郁证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辨证用药,不论是补剂、攻剂,包括化痰、利湿、活血等方中,均配以疏畅气机法,如取小茴香、乌药配泽泻治水肿,檀香配生麦芽治食滞,生紫菀配火麻仁治便秘,苏合香丸治顽固性胸脘胁痛,麝香治厥逆、神经性呕吐、呃逆、耳聋等,每能药到病除。

(2)升降气机法:适用于气机升降失常之证。苍术气香而性燥,统治三焦湿浊,质重而味厚,以导胃气下降,配以升麻质轻而味薄,引脾气上腾,二味相配,俾清气得以升发,浊气得以下泄,临床辨证加入诸方中,用以治慢性胃炎、胃下垂、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肝炎、胆囊炎、胰腺炎等,颇多效验。

(3)降气平逆法:多用于肺气上逆、肝气上逆等证。论治用药每参以葶苈子、苏子、旋覆花、枇杷叶等肃肺之品,以冀上逆之肺气得以肃降。此外,根据?内经?“怒则气上”之说,认为精神系统的疑难病证与肝气上逆相关,对精神分裂症、癫痫、老年性痴呆、神经衰弱等难治病,习用金石药与蚧类药以重镇降气。

(4)补气升阳法:脾胃内伤病证的病理关键在于脾胃虚弱,阳气不升,故在治疗上强调补脾胃之气,升阳明之气。用参、芪等甘药补气,配升麻、柴胡、葛根等辛药升发脾阳以胜湿。取李氏清暑益气汤化裁,治冠心病、胃病、肝胆病及肾炎、尿毒症等属中气本虚又感湿热之邪的病证,颇有验效。

(5)通补阳气法:疾病发展到慢性阶段时,阳气亏虚和痹阻的表现更为突出。治此着眼于温补和宣通阳气,习用附子温阳,阳气旺盛,运行通畅,不仅能激发脏腑以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且阳气一旦振奋,即可迅速动员全身的抗病能力与病邪相争,促使病邪消散,经络骤通,诸窍豁然,疾病得以改善。

2从血论治

(1)清热活血法:取活血药与清热药同用,适用于血热瘀血证。于清热解毒方药中加入丹参、丹皮、桃仁、赤芍等化瘀之药,即可提高疗效,并能防止瘀血形成。临床上则以仙方活命饮、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宣瘀热汤、犀泽汤等辨证施治。

(2)温经活血法:取活血药与温里药同用,适用于寒凝血瘀证。温里药如附子、肉桂、桂枝、淫羊萑、仙茅、巴戟天等,与活血药配伍,能加强推动活血化瘀的功效,且能兴奋强化机体内多系统的功能。常用方剂如少腹逐瘀汤,化瘀赞育汤,温经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

(3)活血止血法:取活血药与止血药同用,有相反相成的作用,适用于血瘀出血证。如用止血粉(土大黄、生蒲黄、白及)治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投花蕊石散以治咯血、便血、溲血;以水蛭粉吞服治小脑血肿;用生蒲黄、参三七治眼底出血;取贯众、益母草治子宫功能性出血;用马勃、生蒲黄外敷治舌衄等,皆有化瘀止血之义。

(4)活血通络法:取活血药与通络药同用,适用于络脉瘀阻证。习用辛温通络之品,如桂枝、小茴香、威灵仙、羌活、独活等与活血药配伍,能引诸药直达病灶而发挥药效。对络病日深,血液凝坚的沉疴痼疾,非一般辛温通络之品所能获效,则投以水蛭、全蝎、蜂房、虫等虫蚁之类,以搜剔络脉之瘀血,松动其病根。

(5)活血祛痰法:取活血药与祛痰药同用,适用于痰瘀胶结证。常配的祛痰药如半夏、南星、陈皮、白芥子等。临床尤其赏用生半夏,以水洗之,即可入药,未经制用,则佐以少量生姜以制其毒,随证配伍,治疗疑难病证,辄能事半功倍。如取生半夏配黄连、竹茹、砂仁等治顽固性呕恶;配干姜、细辛、五味子治寒饮哮喘每能得心应手。

3气血双治

(1)理气活血法:取活血药与理气药同用,适用于气滞血瘀或血瘀气滞证。临床上可根据其所滞部位之不同,而选用相应的方药。如取丹参饮加味治慢性胃炎;膈下逐瘀汤治溃疡性结肠炎;身痛逐瘀汤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癫狂梦醒汤治癫狂等。

(2)益气活血法:取活血药与补气药同用,适用于气虚血瘀证。活血药与补气药配伍,其效相得益彰,活血药既有助于气血运行,逐瘀血之隐患,并能消除补药之黏腻,为补法发挥药效扫清障碍。补阳还五汤为益气活血法的典范方剂,用于心脑血管病、顽固性水肿、遗尿、肾结石等属气虚血瘀者,多获良效。

本文由王芳摘编自胡晓贞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编写的“国医大师临床研究”系列《颜德馨中医气血理论与临床实践》一书第七章部分,内容略有调整。

-7-03--2

《颜德馨中医气血理论与临床实践》是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研究中医气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学术专著,上篇为基础理论篇,主要论述气血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气血的病因病机与病理,气血的辨证与治则、治法,以及颜德馨教授对气血学说的认识与发展,下篇为临床应用篇,重点介绍颜德馨教授应用气血理论治疗内科杂病的经验,分别从概述、病机探析、审机论治、病案举例等方面进行分析,全面地阐明了气血失常的证候和疾病的辨证施治规律,《颜德馨中医气血理论与临床实践》将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内容丰富翔实,系统地反映了中医气血研究的沿革与进展,从气血角度拓宽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新领域,体现了气血证治方法的优势与独到之处,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颜德馨

祖籍山东,生于年。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医药学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历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师范大学、长春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及上海市中医药工作咨询委员会顾问、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等职,现任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所长。历年来获得“上海市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第三届“上海市医学荣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特授予其终身成就奖,并聘为该会终身理事。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首届“中国医师奖”及“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卫生学科带头人”称号,年5月当选国家首届“国医大师”。

颜德馨教授出生于江苏丹阳中医世家,尊翁颜亦鲁为“孟河医学流派”名中医,幼承家学。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年医院主持中医业务,年创建上海铁路中医技术中心。颜德馨教授长期从事疑难病证的研究,在学术上开拓创新,根据疑难病证的缠绵难愈、证候复杂等特点,以“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为纲,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创立“衡法”治则,为诊治疑难病证建立了一套理论和治疗方法,为医林所瞩目。尤其是运用于心脑血管病领域,颇有成效,并于年在上海市卫生局领导下组建上海市中医心脑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中心标志性学术专著?颜德馨中医心脑病学?已经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付梓。颜德馨教授多年来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主持“瘀血与衰老”科研项目,提出瘀血实邪乃人体衰老之主因的新观点,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如“颜德馨治疗心脑血管病专家系统”、“颜德馨治疗疑难病的经验总结”、“脑梗灵治疗脑梗塞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衡法新药调节血脂功能的研究”等多项科研成果均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颜德馨教授历年来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出版著作?餐芝轩医集?、?活血化瘀疗法临床实践?、?医方囊秘?、?气血与长寿?、?中国中医抗衰老秘诀?、?颜德馨医艺荟萃?、?颜德馨诊治疑难病秘笈?、?中医外治法?、?颜德馨临床经验集?、?颜德馨膏方真迹?等多部,并著有?衰老合瘀血?一书英文版在全世界发行。曾多次赴美国、法国、加拿大、泰国、印尼及港、台等地讲学,为中医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在非典流行期间,颜德馨教授以84岁高龄,担任上海市中医防治专家组顾问,上海市中医治疗指导组组长及华东地区防治非典首席科学家。因而在“非典”得到初步控制后,颜教授分别被中国科协和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医药抗击非典型肺炎特殊贡献奖”,并取得上海市科委关于急性热病的重点资助科研项目。

颜德馨教授热心中医事业的建设,重视下一代中医接班人的培养,于年个人捐资设立“颜德馨中医药人才奖励基金”,每2年评选1次以鼓励后学。年正式成立上海颜德馨中医药基金会,并担任理事长。

本文为科学出版社中医药分社订阅号——科学出版社杏林书苑(sci_tcm)原创发布,转载请保持内容及







































治白癜风哈尔滨哪家医院好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xiana.com/wxyy/11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