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被问到骨刺是怎么回事,怎么治疗,能不能除根,等等问题接踵而来。临床问的多了,一般都会说人就像机器一样各个关节互相磨损,用久了自然会有突起,最后形成骨刺,因为这个病一般都集中在老年人,但是现在也年轻化了,很多人颈椎不舒服,腰椎不舒服,去医院拍片子,也会有骨质增生的报告,也就是骨刺。对这些问题自己也梳理一下思路,探寻一下骨刺的这个东西。
骨刺,西医术语应该叫关节退行性病变,定义是这样的:
关节退行性病变又称骨质增生,即骨的退行性病变,是关节炎的一种表现。本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机械应力分布失衡或负载过度引起软骨磨损所致。
机械应力分布失衡,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这些关节的骨头都会有韧带,肌腱的连接,当受力不均匀的话,人体会自我代偿这种不平衡状态,通过骨质的增生增厚,来自我代偿人体的平衡性,所以很多中医通过正骨、针灸等外治法可以调整筋、肌肉的状态,从而改变这种平衡,从而达到筋柔则骨正,骨正则筋柔的状态,再配合一些内服补肾壮骨等中医,可以改变临床症状,甚至骨质的改变。
体重比较重的人,对关节负重比较大,所以关节磨损的更加厉害。很多老年人体重肥胖的,基本上,各个关节负重很大,走起路来很困难,尤其是对膝关节。
归纳一下现代医学对骨质增生病因的认识:
1、高龄容易的
(人年四十,阴气自半,肾精亏虚,肾主骨,津液亏虚,关节腔的润滑油也少了,磨损也更加厉害)
2、姿势不当,应力性劳损。
(筋、筋肉、骨出现的问题)
西医检查:
化验室: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抗链“O”、类风湿因子等化验检查,一般都在正常范围,少数炎症严重者,血沉和C-反应蛋白可轻度升高。
影像学:早期阶段,X线片大多正常,中晚期可见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狭窄、关节面下骨硬化和变形、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关节面下囊性变和关节腔游离体等。
西医对这个病基本治疗可能就是缓解疼痛的症状,吃些解热镇痛药,贴贴膏药,最后不行手术治疗。
下面谈谈中医治疗
因为这个病太常见了和和多人息息相关,中医治疗这个问题手段也不少,但是从临床来看,大多数医生只能说可以缓解,除不了根。
这是没错的,因为很多人都问能不能除根,潜台词也就是治好了不犯的意思,但什么是除根,也就是治病求本,本是什么。
1、不良姿势的纠正,你保持一个好的姿势?站有站相、坐有坐像?很多人经过正骨也好,针灸也罢好了,但是过一段时间反复了。思考一下为什么?
2、人体衰老很多不可逆,除非懂得修炼之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可能会延缓自然的衰老,正所谓逆则仙。
3、过重的体力劳动,过重的体重关节磨损严重,是否能够较少负担呢。
所以这个病,在医生看来只能缓解,如果追求根本的治疗,也可以提高一个层次。
中医认为这个病除了结构上的原因,还有外因(风寒湿侵袭筋脉肉皮骨),内因(肾精亏虚)。
再给大家提出个髓溢的概念,这个之前在刘力红思考中医里边看过,他说《本草纲目》李时珍记载一个病例挺有意思,一个人的牙不断地长,最后用白术煎汤漱口好了,齿为骨之余,肾主骨生髓,髓溢也就是水泛滥成灾,也就是土不能制水,所以用大剂量白术治疗。后来刘力红老师用这个方法治疗足跟痛效果不错。
我觉得综合来看中医还是应该从结构入手,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补肾生精,培土制水入手。
栝蒌根--------滋养津液,给关节加点润滑油
川桂枝-------温通经脉
赤芍---------滋阴活血
白术,苍术-----培土制水
威灵仙-----消骨
北细辛生附子-----温阳散寒
熟地黄、鹿衔草、骨碎补----补肾壮骨
给大家提供几个用药思路和见解
最后介绍两个中成药临床也比较常用,对有些骨质增生有一定效果:
熟地黄、鹿衔草、骨碎补(烫)、淫羊藿、鸡血藤、肉苁蓉、莱菔子(炒)。
补肾,活血,止痛。用于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跟骨刺,增生性关节炎,大骨节病。
制川乌,制草乌,制天南星,秦艽,白芷,当归,甘草,薏苡仁(炒),穿山龙,绵萆薢,红花,徐长卿
祛风除湿止痛
两者功效不一样,可以综合应用,补肾配上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用药也好、针灸也好,最后还是要从治本入手,本是什么,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能不能除根,根是什么,也值得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