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性能即中药药性理论,是历代医家在数千年医疗实践中,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反馈出来的各种生理病理信息及治疗作用、临床疗效,经不断推测、判断、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的药性理论,使原有的药性理论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
中药的性能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习、运用、研究中药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
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辨证,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组合在一起应用叫配伍。在长期临床用药实践中,把单味药的应用和药物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情”,以表示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下面介绍一些36对常见中药配伍口诀1.鱼腥草+野荞麦根: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2.虎杖+红藤: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3.黄连+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专治肺胃热盛。
4.黄连+山栀: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专治心肝火旺。
5.黄柏+知母: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6.鲜石斛+鲜生地: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7.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仅适用于血瘀热之轻证。
8.鲜茅根+茅花:清热、止血、生津,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适用于阴虚火旺之血证。
9.藿香+佩兰:化湿解暑,适用于湿困脾胃、暑湿中阻之病症。
10.藿香+猪胆汁丸剂吞服:清胆通窍,适用于鼻渊病。症状消失后需再服一周方能消去病根。
11.生姜+枳实:消痞除痰,适用于痰气郁结之胸痹。
12.制半夏+干姜:散寒化饮、降逆止呕,适用于寒饮呕吐、胃痛。
13.石菖蒲+远志:宁心、化痰,适用于心虚挟痰之心悸、少寐病证。
14.石菖蒲+制南星:醒脑开窍、解郁化痰,适用于痰浊内闭之神昏、痰湿内阻之闭经。
15.制半夏+茯苓:化饮降逆、渗湿利水,适用于痰饮上逆所致眩悸、咳喘。此药对与半夏、威灵仙药对相比,均能祛痰燥湿,彼药对长于消,用于痰饮内聚;此药对长于利,用于痰饮上逆。
16.浮萍木贼草10g;6g祛风、利水、退肿,适用于风水病。
17.蝼蛄+蟋蟀:利水退肿,适用于鼓胀腹水。
18.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19.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20.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21.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
22.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23.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24.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25.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26.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27.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28.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29.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30.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31.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
32.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33.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34.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35.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36.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本次中药配伍总结,基本上涵盖夏季了常见的配伍药,即使是没有系统学习过的人,看了后,也很快就能了解。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