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病种临床诊疗方案年腰痛

一、诊断

中医诊断:腰痛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1-94)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病期诊断

1急性期:发病后1周内。表现为腰腿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转侧,不能入睡,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2缓解期:发病后1-2周内。表现为腰腿疼痛、活动受限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不能久坐久站久行,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3康复期:发病2周后。表现为腰腿疼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久站久坐久行受限得到进一步改善,可从事基本日常生活工作,生活质量得以控制。

(三)、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1-94)

1气滞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阻络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痹阻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治疗

(一)、一般治疗

急性疼痛期应卧硬板床休息,并在活动时佩戴腰围保护。疼痛缓解后,可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

(二)、手法治疗

急性期主要采用幅度小的调整类整复手法,缓解期采用整复类手法与松解类手法并重的治疗原则,康复期应以强化腰部和下肢软组织的放松手法为主,减少整复手法的应用。

1、松解类手法

腰骶部点按法、滚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

2、整复类手法

(1)侧卧旋转斜扳法

(2)定点旋转复位法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用药: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

羌活10g秦艽10g香附10g牛膝10g

苍术10g黄柏10g地龙6g五灵脂10g

2寒湿阻络证

治法:散寒化湿,温阳通络

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

用药:独活10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风10g

川芎10g当归10g赤白芍各10g生熟地各10g

肉桂6g茯苓10g盐杜仲10g川牛膝10g

木瓜10g威灵仙10g细辛3g甘草6g

3湿热痹阻证

治法:清热利湿,宣痹止痛

方剂:四妙散加减

用药:苍术10g黄柏10g牛膝10g生薏苡仁15g

4肝肾亏虚证

?肾阴虚

治法: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

用药:熟地12g酒萸肉10g山药10g茯苓6g

泽泻6g牡丹皮6g

?肾阳虚

治法:补肾壮阳,温煦筋脉

方剂:金匮肾气丸加减

方药:黑顺片6g肉桂6g熟地10g酒萸肉10g

山药10g牡丹皮6g茯苓6g泽泻6g

(四)针灸疗法

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选用阿是穴、肾俞、大肠俞、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三阴交、昆仑等。

(五)牵引疗法

牵引疗法是治疗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缓解症状手段。有效的牵引能解除神经、血管、脊髓的压迫,并快速缓解腰痛病症状。

(六)理疗

特高频治疗、脉冲治疗仪、红外线疼痛治疗、中药离子导入、中药泡洗等

(七)中药外治法

1中药热敷

用药:冬瓜皮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

红花10g木瓜15g花椒10g

功效:舒筋活血,温经散寒

用法:1-2次/d,热敷痛处。

2刮痧、拔罐、走罐等

(八)外用药治疗

可根据病情在颈部及上肢疼痛部位贴敷外用中药。

(九)针刀减张疗法

在患者腰背部位选择明显压痛点,常规消毒后,应用一次性针刀快速刺入皮肤,皮下及肌筋膜层,在肌筋膜层做上下左右减张,然后出针,消毒敷料外敷24小时。24小时内针孔禁水。

(十)、功能康复操锻炼

1、飞燕点水

(1)要求:俯卧位,双手背后,缓慢用力同时使头胸离开创面及两大腿向后离开床面(膝关节伸直),持续3-5秒钟,然后缓慢回复原位,放松休息3-5秒钟。

(2)要领:后背用力,头脚双飞。

2、五点支撑

(1)要求:仰卧位,双膝屈曲,双肘部及背部顶住床,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依靠肩、双肘和双脚五点支撑身体重量,持续3-5秒钟,然后回复原位,放松休息3-5秒钟;

(2)要领:拱肚子。

3团身滚腰

(1)要求:仰卧位,尽力屈髋屈膝,双手抱膝盖用力抱向前胸,全身团成球状,用力将上身抬起,再缓慢躺下,如此往复。

(2)要领:抱膝滚球。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中医药在治疗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疗法颇多,如中草药、手法、针灸、小针刀、穴位注射等,一般患者起病较急,在经过中医综合保守治疗后,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处于病情不同阶段、临床表现不同的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适合于使用何种治疗方案,尚缺乏大样本量统计分析。

应对思路:试图积极完善中医药治疗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数据库,通过对患者中医治疗效果的统计分析,得出不同阶段、临床表现各异的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并在临床反复验证、不断修改,制定出个体化的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2、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提高,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属于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对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此方面,如何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降低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

应对措施: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导向,开展预防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及复发的研究。中医药在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疗效是确切的。但面对该病对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有必要建立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流行病学数据库,对该病的易感人群、诱发因素等进行研究,掌握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发展的自然史,对文献中、临床中总结出来的验方进一步整理,通过验证、完善、储备,作为本病预防体系的重点,开展预防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及复发的研究,最终形成形成规范、科学、完备的预防体系。

四、疗效评价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1-94)》)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

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医院骨伤二科

年3月

骨二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能根治么
白癜风品牌影响力单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xiana.com/wxxp/2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