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指由于不同原因使股骨头发生部分或完全性缺血,导致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及脂肪细胞坏死的病理过程。该病多见于35至55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约有半数累及双侧股骨头,是中国中青年人群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通常认为激素和酒精的摄入是股骨头坏死最常见的两大病因,约占股骨头坏死病例的40%。该病早期因症状和体征不明显,误诊、漏诊率较高。晚期由于股骨头塌陷造成骨关节炎。近年来,股骨头坏死的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一、股骨头坏死的病因
1.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外源性皮质类固醇激素增多:常见于长期使用或短期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者。
2、乙醇中毒:长期酗酒者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为10%~20%。有研究者认为是由于胰酶释放造成脂肪坏死继而钙化。也有研究者认为饮酒过量可导致一过性高血脂症,并使血液凝固性改变。因而可使血管堵塞、出血或脂肪栓塞、造成骨缺血坏死。
3.其它:如血红蛋白病、痛风、高雪氏病、软骨营养不良、铁中毒、糖尿病、胰腺炎、血友病、盆腔放射治疗等医源性创伤也可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
二、股骨头坏死分级
三、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表现
1.疼痛:疼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为髋关节疼痛或膝关节疼痛,疼痛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如果是双侧病变,可呈交替性疼痛。疼痛早期一般不严重,但逐渐加剧。也可在受轻微外伤后骤然疼痛。经保守治疗后可以暂时缓解,但过一段时间会再发作。
2.活动受限:早期患者髋关节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表现为向某—方向活动障碍,特别是内旋及外展。随着病情的发展.髓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严重者髋关节僵直,功能完全丧失。
3.跛行:一般与疼痛同时出现,早期为痛性跛行,呈间歇性,休息后可缓解。晚期由于股骨头塌陷、骨性关节炎、髋关节半脱位,可有持续性跛行。单侧髋关节不稳定呈单侧摇摆跛行,双侧病变晚期则呈“鸭步”,若因单侧髋关节屈曲位挛缩,可出现单侧屈膝、屈髋、垂足的步态。
4.体征:大转子叩痛,局部深压痛,内收肌止点压痛。部分患者足跟部叩击痛呈阳性。患侧由于股骨头塌陷、髋关节半脱位而导致腿短,兴登线不连续,Tredlenburg征可呈阳性。活动障碍久者患侧臀部、大腿、小腿的肌肉会出现萎缩。
治疗:对于早期、疼痛不明显或股骨头未塌陷、因各种原因无法接受手术治疗,或影像学发现骨坏死但无临床症状者,可采用针灸+中药治疗。
一、针方治疗
1、土水穴:手掌于大拇指第一掌骨之外侧骨下
2、骨关穴:手掌朝上,当腕横纹正中央下5分偏外侧5分,腕豆骨下是穴。即食指与中指叉口直上腕横纹处下5分
3、木关穴:手掌于腕横纹正中央下5分偏内侧5分处
4、中关穴:手掌于腕横纹正中央上5分处是穴
5、手五金穴:在尺骨外侧,腕横纹上6.5寸
6、手千金穴:在手五金穴上1寸
7、七虎穴:外踝骨后1.5寸直线上,当外踝尖直后1.5寸一穴,又上2寸一穴,在上2寸一穴
8、三肩穴:
①三肩二穴:手背于大拇指掌骨外侧正中央
②三肩一穴:三肩二穴下3分
③三肩三穴:三肩二穴上3分
9、手六穴:
①上白穴:在手背面,食指与中指叉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结合处下5分
②分白穴:在上白穴近端1寸处
③次白穴:在手背面,中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连接处5分
④外白穴:在次白穴近端1寸处
⑤中白穴:在手背面,无名指与小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连接处5分
⑥下白穴:在中白穴近端1寸处
10、肩六穴:
肩中穴、建中穴:肩峰下2寸,及其再下2寸
云白穴、李白穴:肩中穴、建中穴各偏前侧2寸
上曲穴、下曲穴:肩中穴、建中穴各偏外侧2寸
11、足三重:
①一重穴:在外踝骨尖直上3寸向前横开1寸
②二重穴:在一重穴上2寸
③三重穴:在二重穴上2寸
二、中药治疗:
石菖蒲9g、土鳖虫9g、百草霜6g、黄芪15g、骨碎补15g、鹿角胶12g、血竭12g、石菖蒲9g、桃仁12g、没药9g、威灵仙12g、枸杞9g、续断15g、党参18g、当归15g
制作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给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