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土地资源
清末民初,全县土地总面积为平方公里,折合.25万亩,人均占地6.8亩。年(民国20年),人均占地5.9亩。年,人均占地4.08亩。年,人均占地3.6亩。年,人均占地2.95亩。
年,全县土地总面积为平方公里,折合.85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57万亩。人均占地2.06亩,低于全国人均占地13.8亩水平,与山东省人均占地亩数相当。
据全国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境内土地分为7级。其中一级地17.46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9%,主要分布于中部绣惠灌渠和漯河两岸,绣惠镇西至白云湖牛码头村,党家乡傅家村;二级地38.4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5.1%,主要分布于中部各乡(镇)及北部的刁镇、辛寨、水寨等地;三级地59.1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3.2%,主要分布于中部、北部及山丘地区的沟谷梯田和近山阶地;四级地24.1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5%,主要分布于北部黄河、高官寨、辛寨、水寨4个乡(镇)。五级地31.7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2.5%,主要分布于山丘中上部水平梯田、低山岭坡地,高官寨、黄河2乡的大沙溜及河滩;六级地17.9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主要分布于山丘中上部荒坡;七级地13.8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4%,主要分布于石质山岭上。一至四级地共.1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3.4%,地势较平整,水利条件较好,宜农;五、六级地共49.6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9.5%,宜林牧;七级地,主要是养草增加土地植被,做好水土保持。
在土地总面积中,低山坡地80.35万亩,占32%,可发展林、果、牧业;丘陵地42.4万亩,占16.6%,为林、果、油料作物产区;平原低地82.07万亩,占32.2%,为粮、棉、蔬菜基地。
第二节水资源
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7亿余立方米,其中可利用量为4.43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77.72%。
大气降水
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形成的重要来源。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毫米,比济南地区年均降水量毫米(至年)少84.2毫米;山东省年均降水量在至毫米之间,章丘县年均降水量居全省中下等水平,比鲁南、鲁东一般少或毫米左右;比鲁西北和黄河三角洲多30毫米左右。历年最大降水量达.6毫米,最小降水量为.4毫米。近24年中降水量在至毫米之间的有14年,属中水年;大于毫米的有4年,属多水年;小于毫米的有6年,属枯水年。年最大降水量约为年最小降水量的4倍。
地表水
境内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3亿立方米。其中明水泉排流量为1.12亿立方米,垛庄水库上游河道年均基流量为万立方米,黄河堰外侧渗量为.8万立方米,引黄1.1亿立方米,扣除河道渗漏量1.82亿立方米,年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2.12亿立方米。径流系数,南部石灰岩山区一般在0.1左右,中部丘陵地区一般在0.15左右,北部平原涝洼地区在0.12左右。
地下水
境内多年平均降雨入渗量2.54亿立方米,河渠年均渗漏补给量1.82亿立方米,淄博方面年均流人量.8万立方米。扣除明水泉和垛庄水库上游基流转化水量1.16亿立方米,年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3.58亿立方米。
开发利用
全县多年平均可利用的水资源中,地表水可利用量为1.55亿立方米,包括引黄水量1.1亿立方米,库塘蓄水万立方米,明水泉供水0万立方米。地表水已利用量为1.31亿立方米,占可利用量的84.5%。地下水可利用量2.88亿立方米,已利用量2.53亿立方米,占可利用量的87.8%。其中:农业用水2.09亿立方米,工业用水万立方米,城乡人畜用水万立方米。
第三节矿产资源
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铝土(粘土)、石灰石、花岗石、石英石、铁等。
煤有有烟煤和无烟煤两种。年(民国21年),地质储量约3.1亿吨。年,地质储量为2.38亿吨,可采储量为1.26亿吨。主要分布在埠村、文祖、明水、胡山、普集、枣园一带。
铝土(粘土)地质储量为4.16亿吨。主要分布在赭山、桃花山、王白庄、文祖、普集等地。
石灰石地质储量为2.5亿吨,可采储量1亿吨以上。主要分布在明水、普集、枣园、埠村、文祖一带山区。
花岗石地质储量为5亿立方米,可采储量为0.3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一带。
石英石、铁矿石等,储量较小。石英石主要分布在垛庄镇麦腰、黄沙埠、岳滋一带。铁矿石主要分布在曹范乡大囿庄一带。
第四节生物资源
林木果树境内林果品种较多,有利于林果业生产的发展。林木主要有松、柏、杨、柳、榆、桐、刺槐等。果树主要有苹果、桃、梨、柿、杏、大枣、核桃、山楂、花椒等20余种。果树地方良种有垛庄薄壳核桃、玉杏、圆铃枣、绣水苹果和胡山花椒等。
水生野生动植物水生动物主要有鱼、鳖、虾、蟹、螺等。水生植物主要有藕、莘、蒲、芹藻及多种浮游植物。野生动物主要有野兔、山鸡、狐狸、刺猬、獾、黄鼠狼等。野生植物资源中有经济价值的主要有土鼓藤、酸枣、丹参、郁李、野菊、半夏、远志、茵陈、香附、百里香等余种。
第五节药材资源
境内药材资源丰富。据年普查,全县共有中药材种,蕴藏量约余万公斤。其中植物药材种,分属科;动物药材68种,分属34科;矿物药材9种;加工类药材2种。
全国要求普查的种中药材,在章丘县有产的共种,占32.8%。这些药材是:
白芍、地黄、山药、菊花、白术、白芷、元胡、牡丹皮、栝蒌、天花粉、吴茱萸、土鳖虫、薏苡仁、荆芥、紫苏、白扁豆、知母、皂角、杜仲、金银花、黄芪、桔梗、丹参、百合、甜杏仁、桃仁、枣仁、马兜铃、苦杏仁、郁李仁、葛根、山楂、槐米、龟板、鳖甲、紫花地丁、沙苑子、泽兰、薄荷、旋覆花、白头翁、萱草根、瞿麦、罗布麻、远志、连翘、葶苈子、南沙参、白薇、白蔹、玉竹、黄精、半夏、前胡、银柴胡、香附、防风、苍术、刘寄奴、卷柏、蒲黄、五加皮、天仙藤、苦参、藁本、王不留行、苍耳、透骨草、旱莲草、老鹳草、萹蓄、蛤蟆草、翻白草、水红花子、合欢花、艾叶、草乌、龙胆、天南星、冬葵子、椿根皮、桑白皮、柏子仁、桑螵蛸、禹粮石、百部、茜草、威灵仙、草河车、山豆根、地榆、石韦、漏芦、薤白、酸浆、仙鹤草、急性子、益母草、露蜂房、刺猬皮、石花、野菊花、黄芩、柴胡、茵陈、瓦松、蛇床子、地肤子、青葙子、苦楝皮、马尾莲、豨莶草、马鞭草、光慈姑、全蝎、槐角、合欢皮、侧柏叶、茺蔚子。
历年能提供商品的中药材共种,总蕴藏量万公斤。这些药材是:
根茎类(44种)黄芩、远志、白首乌、花粉、丹参、柴胡、藁本、生地、葛根、红茜草、白薇、百部、漏芦、苦参、托盘根、银柴胡、前胡、苍术、桔梗、香附、山豆根、黄芪、半夏、南星、玉竹、防风、地榆、茅根、薤白、藕节、白头翁、白蔹、草乌、知母、苇根、元胡、萱草根、威灵仙、穿山龙、拳参、白术、白芷、百合、南沙参。
果实类(39种)马兜铃、桃仁、郁李仁、车前子、芫荽子、杏仁、栝蒌、萎仁、苏子、大皂角、槐角、枣仁、黑丑、白丑、白扁豆、薏苡仁、连翘、柏子仁、菟丝子、蛇床子、山楂片、丝瓜络、葶苈子、冬瓜子、锦灯笼、急性子、莱服子、地肤子、白芥子、小胡麻、硬蒺藜、桑椹子、柿霜、苦楝子、苍耳子、王不留行、小茴香、花椒、水红花子。
全草类(33种)荆芥、紫苏、透骨草、苍子棵、老鹳草、益母草、翻白草、茵陈、鬼箭羽、败酱草、蒲公英、瞿麦、青蒿、泽兰、马鞭草、蓄、金牛草、蛤蟆草、车前草、卷柏、荷梗、猫眼草、紫花地丁、刘寄奴、旱莲草、马齿苋、薄荷、大蓟、小蓟、地锦草、豨莶草、罗布麻、艾叶。
皮类(10种)冬瓜皮、五加皮、地骨皮、陈皮、桑白皮、椿根皮、石榴皮、黑豆皮、杜仲、牡丹皮。
花类(10种)鸡冠花、菊花、野菊花、旋覆花、月季花、银花、洋金花、槐米、合欢花、葛花。茵藻类(1种)石花。
动物类(20种)金虫、蝉蜕、蚕砂、刺猬皮、蜂蜡、牛黄、望月砂、龙衣、胎盘、地龙、虻虫、蚕衣、驴宝、夜明砂、土元、獾油、蜂房、鳖甲、驴皮、壁虎。
境内主产的地方药材有:远志、大葱、丹参、柴胡、黄芩、酸枣仁、柏子仁、全蝎、禹粮石、漏芦。其中郎山远志(产于女郎山)闻名全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