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敷药袋方
当归、川芎、桂枝、川乌、鸡血藤、红花各10克,白芷12克、苏木15克,仙鹤草9克。
将上诸药共研细末,混合均匀后装入布袋内,将袋口缝合备用。将药袋放在颈部,用细绳固定,夜间用之,白天摘掉。一般用此药袋治疗3—5天后,局部疼痛明显好转,半个月可达到治愈的效果。
如患腰腿痛时,将药袋固定在疼痛部位,同样可获得很好的疗效。
2、扭挫伤外敷药治疗---新旧伤一,两次见效
工作十五年用的方子:无论是新伤还是旧伤均有效,一般来说新伤一次见效;陈旧的扭挫伤两次之后也能明显见效.新伤一般不超过三次;陈旧的不超过五次.方药如下:栀子20克(购小,圆,未碎的;长,碎的容易是水栀子,不入药),大黄2克,共研碎,生鸡蛋清半个左右调入,成面团状,敷于伤处,外面用塑料包好,再用绷带包好,最好敷12小时以上,第二天同样敷上.敷后皮肤上有些蓝色的点(为染色,洗几次消失)。
3、新伤外敷药
当归g红花g大黄g土鳖虫g乳香g没药g刘寄奴0g茜草0g姜黄0g赤芍g延胡索g蒲公英0g黄柏0g黄芩0g透骨消0g牛膝0g
这个方是用于新伤或者骨折早期的一个方子,损伤早期我们都叫新伤,这个时候损伤的局部气血凝滞,阻塞经络,肿胀疼痛,而且血瘀就会化热,损伤局部除功能障碍、剧烈疼痛以外,有的可伴有发热现象,所以我们治疗的方向就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并适当辅以寒凉之品的局部用药,这样消肿快,减轻疼痛快,对骨折愈合也有足进作用,我们骨科常常说的一句话“骨不接,肿不消。”骨不接是讲的手法正骨,只有骨折复位,才会促进骨折的愈合。我们还有一句话“肿不消,骨不长”,要想骨折愈合快,就要消肿快才行。
4、强筋健骨外敷散
续断g骨碎补1g土鳖虫0g刺五加g当归g赤芍g乳香g没药g地龙g木瓜g白芨g五倍子7g
方解:骨折经初期治疗,骨已连,筋已续,但骨尚未坚,筋尚未壮,所以中期我们以健骨强筋为主,兼以活血止痛。
5、陈伤外敷散
生川乌g生草乌g肉桂0g细辛2g川芎0g赤芍g刘寄奴0g炮姜0g艾叶0g千年健g白芷0g石菖蒲0g透骨消0g
方解:人体受伤后,脉道、经络、肌肉筋膜、筋腱受损,使气血运行不畅,产生肿胀,活动不利。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则淤血凝滞,客于经络,演变为劳损痼疾,迁延不愈。又因人体与自然相应,故气候变化或阴雨潮湿,则劳损部位气血不畅,就会发生疼痛,酸胀难忍,苦不堪言。这个时候的治疗,我们就要温经通络,驱寒除湿,活血散瘀。
6、膝关节通络消肿散
归尾g赤芍g槟榔g生地g骨碎补g桃仁50g红花g生乳香g生没药g土鳖g地龙g姜黄g枳壳g香附g生甘遂g阿魏g雄黄g白芥子50g
研制这个方子时我是颇费了许多脑筋的。当时发现膝关节的滑囊炎的治疗反复无常,时好时发,颇觉头痛。思之良久,觉得滑囊炎还是以湿邪为主,兼夹气虚、血瘀、痰凝。故而配此方。我配此方时的构想依据是,这个人体气血是最贵重的,气为阳,血为阴,气伤痛,形伤肿。气须流行,血要温通,气滞则胀,血滞则瘀,此瘀血之由因也。气血遇寒则滞,血遇温则行,故瘀肿之疾,药亦温通,此用药之大法也。世间之疾,湿最难医,迁延绵长,粘滞之故。辛具开泄,又具发散,此治湿用辛之因也。久病之疾,比夹气血痰湿之瘀,故用药辛温为大法,兼以行气、活血、化痰、祛湿之剂,佐以虫蚁通络搜滞之品。此立此方之大义也。
主治:关节的滑囊炎,痛风,新旧伤软组织肿胀者均可运用。
用法:上方打成极细粉末,临证时用蜂蜜调敷患处。
7、胸胁损伤-外敷方-----顺气活血散
香附50g生乳香30g生没药30g水蛭30g甲珠20g五倍子30g肉桂20g酒军30g冰片10g
功效:软坚散结,行气止痛。
主治:胸胁部的损伤和筋结包块。
8、新伤红肿热痛、疮痈所致的红肿疼痛-五黄散(痈是指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黄连g黄柏g黄芩g生大黄g雄黄g冰片30g薄荷脑15g
功效:镇痛消炎
主治:新伤红肿热痛,亦可用于疮廱所致的红肿疼痛。
用法:打细粉用蜂蜜调敷患处。
加减:在外伤初期,其损伤均为气血,有偏于气肿的,有偏于血肿的,有气血肿者。对于不同的肿胀,可以临床随证加药。
偏于气肿者加枳壳、薤白。
偏于血肿者加三七。气血肿者,加土鳖、枳壳、桃仁、红花。
9、寒湿疼痛—温经通络散
北细辛g石菖蒲g苍术g生川乌50g生草乌50g生乳香50g生没药50g
功效: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主治:寒湿引起的疼痛。
用法:打细粉用蜂蜜调敷。(临床使用蜂蜜熬制后将要调成软膏状外敷的)
10、寒性疼痛—五厘拨寒散
麻黄50g桂枝50g生川乌50g生草乌50g生一支蒿50g白芷50g甲珠20g威灵仙g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寒性疼痛,比较严重者。(拘急性疼痛)
用法:同上方。(甲珠现在没有用、,白芷加倍,效果还比较理想)
11、外伤淤血肿痛—桃花散
药方:桃仁g红花g土鳖50g枳壳g
功效:活血散瘀
主治:外伤淤血肿痛。
用法:打细粉,用时调敷,外敷的治疗与内服的道理是一样的,临床必须辩证用药,对症方可有良效。
12、麻木冷痛—丁桂散:
药方:公丁香2份肉桂4份北细辛2份樟脑1份
功效:温经通络,散寒定痛
主治:麻木冷痛
13、止痛—五虎定痛散
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雪上一支蒿各等份打极细粉末
功效:止痛
主治:疼痛类疾病。用量不宜太大,容易皮肤过敏。也可泡酒外擦,忌内服。雪上一枝蒿民间又称其为磨三转。言其在土碗内加酒磨三转,其酒可以内服,超过三转内服就会要命。其对于跌扑肿痛、风湿红肿,特别是各种内外伤疼痛,内服外搽具有立竿见影的奇特疗效,但毒性很大,用之得当治病,用之失当致命,民间常因误服或服用过量而导致中毒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以前在老家是曾亲眼见两个服用含有雪上一枝蒿药酒中毒的病人,此二人均只喝了一口。医院就已经死亡。
14、痛风散
七叶一枝花30g黄柏20g黄连20g黄芩20g生大黄20g雄黄20g土鳖虫20g地龙20g阿魏20g枳壳15g红花10g冰片10g白芥子10g
功效:清热除湿,活血定痛
主治:痛风以上这些方子都是我临床常用的方子。光看这些方子很多人可能不会明白方子的治疗理路,在此我先讲一下在我们骨伤领域大体的治疗理路。传统伤科骨折治疗分为三个期,早期、中期和后期。早期(是指伤后1-2周)这个期的治疗原则是:活血散瘀、消肿定痛为主。中期:(伤后3-6周)这个期的治疗原则是接骨续筋,强筋健骨为主。后期:(伤后7周以后)这个期的治疗原则是温经通络为主。临床不论外敷内服均不出此三期治疗的大体法则。
我们先谈谈早期的活血散瘀、消肿定痛的治疗原则,这个原则不只是适合于骨折的早期,扭伤、挫伤早期的治疗都是这个原则。那么我们治疗的时候是不是都用一个方子呢?比如用新伤方。不是,在这个活血散瘀的情况下,我们还会夹杂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一些理念在里面。而损伤早期的肿胀亦可能以血肿为主,有可能以气肿为主,其用药都会有适当的调节。这个肿呢临床中引起的原因很多,比如气肿,血肿,虚肿(气虚导致的肿,阳虚导致的肿),水肿,脓肿,红肿等等,这些肿我们在治疗时都是可以配合外敷药来促进其恢复的。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伤科方面的问题,其他的我们就不去太多的涉及了。我们还是来谈论这个损伤初期的肿胀问题。中医有句话“气伤痛,形伤肿,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骨科的损伤离不开气血,只要损伤气血都会伤的。扭伤、骨折导致组织的撕裂,血管出血继发肿胀,这种情况都是疼痛比较严重的,也就是所谓的气伤形。而有的损伤,比如扭伤,其韧带的损伤不是很严重,当时可能就有点轻微的肿胀,疼痛也不太明显,而后来通过活动后,疼痛逐渐加重,这种情况就是形伤气。在损伤当中,血肿大家都知道,一看明显的肿胀,皮下都是青紫色的,这是典型的血肿。而气肿,损伤后局部轻微肿胀,按之凹陷,可以立即弹起这种肿胀叫气肿。在肋故的骨折中常常可以触摸到皮下有捻发音---就是用手搓头发可以听到的那种声音,这也是气肿。在血肿当中,有的表现为皮肤发红而且发热,这是我们说的红肿。血肿活血散瘀就可以了,气肿就要行气消肿。红肿呢就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了。
一般来说新伤基本上气血都是共同损伤的,一般情况的新伤外敷新伤方就可以了。而有的新伤类疾病表现为血肿比较严重,疼痛不是太严重,这种情况我们就要选用专门针对血肿的桃花散来进行治疗。气肿或者是疼痛典型而肿胀情况不是太严重的我们就要选用顺气活血散了。这个顺气活血散我在胸胁部的损伤是必须用这类方子的。可能很多朋友会想到新伤就用活血散瘀的新伤方,那是不行的,因为胸胁部的损伤是伤气多一些,必须以行气为主,活血为辅,这是我临床中的体会。我一个老师治疗这类情况就用一味药,香附。打粉外敷就可以了,其取的也是以行气为主。而损伤初期局部红肿的怎么办,如果用新伤方和顺气活血散来治疗效果就差得多,红肿就是淤血化热的现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要选用五黄散来解毒凉血,消肿定痛。这个五黄散在外科的疮疡初期局部红肿的也是可以用的,外科治疗无非消托补,早期就是消,凉血解毒的方法也是外科消法当中的一种。
接下来我们谈谈骨折中期的问题,骨折中期用药没有大的变化,就用强筋健骨散就可以了。前不久群里探讨了一次股骨头坏死的问题,之后田云健老师给我分享了一个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子,在此感谢田云健老师的无私。当时我看其组成也是强筋健骨类的,我还给田老师讲,他给的方子也是可以治疗骨折的。我在这里引用田云健老师这个方子的意思是什么呢?我是想告诉大家,股骨头坏死外敷也可以运用接骨续筋,强筋健骨的方子,其理是通的。而这个方子我们在临床中还可以运用于腰部疲乏无力的情况,疲乏就是肌肉力量不够,力量不够怎么办?强筋啊。膝关节的增生性疼痛(这个膝关节增生性疼痛我的理解是关节间隙变窄,而膝关节周围组织肿胀并不严重,但关节都有变大现象,坐位疼痛不明显,起立开步的时候疼痛,而适当行走后疼痛减轻,行走时间稍长疼痛又加重,这种情况多见于70岁以上的老人。)这个增生性的疼痛也可以用强筋健骨的方子,因为年老体衰,筋骨都开始退变了呀,所以我们一样的强筋健骨就可以了。还有关节软骨类疾病,如半月板的损伤,都是运用强筋健骨的方法来治疗。骨囊肿,骨结核,骨质疏松类我临床有时也是用这个方子来治疗的。这类疾病的机理都是一样的,所谓理通则法明嘛!
我们再来谈谈骨折后期的问题,在骨折患者中,有很多患者治疗到中期后就不再治疗了,有很多医生也是给患者治疗到中期就不继续治疗了,而放弃了骨折后期的治疗,以至很多骨折的患者后遗天气变化疼痛。所以后期治疗还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中老年患者。这个时候就要用温经通络的陈伤方,或者用温经通络散,五厘拔寒散,丁桂散这类的方子了。骨折后期通用陈伤方就可以了。
接下来我再讲一下外敷药在软组织损伤方面的运用情况,我们常常说的软伤疾病(在我们骨科说的是筋伤类疾病,也就是颈肩腰腿的疼痛)。这个软伤类的疾病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属于陈伤类疾病,以前大多喊的劳伤,劳伤劳伤就是劳累导致的损伤嘛!大都是积劳成疾所致,所以有很多治疗都比较缓慢。虽然软伤类(我们喊的筋伤)这类疾病手法是我们的治疗强项,但其中有一些单纯靠手法是解决不了的。比如天气变化的疼痛,手法可以解决吗?揉揉当时是舒服,但能够解决根本问题吗?答案是不能,那么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办?只有靠药物来辅助治疗。我临床大都是手法配合外敷药来治疗的。在这里我就延伸谈谈我对筋伤类疾病的一些敷药理路。筋伤,以酸胀为主局部组织没有明显肿胀的,这种情况是局部气血不畅通所致,我用陈伤方。如果局部感觉僵紧而且胀痛,我们按压局部皮肤会发红的(这种情况我认为是寒湿聚于皮下的原因),我用温经通络散。如果疼痛典型,呈拘急性疼痛的(这种情况是寒气偏重,寒主收引嘛,收引肌肉就会拘急),这种情况我就用五厘拔寒散。如果关节冷痛为为主,(这种情况是寒气聚集较深所致),我就用丁桂散。疼痛比较严重的我会在外敷药当中适当加入五虎定痛散。在软伤类疾病中我们常常会有筋结包块的情况,这是临床比较普遍的,这类情况我用的是顺气活血散,结者血之聚也。在前面我不是说顺气活血散是行气为主的吗?这个方子还有一个功效就是软件散结,可以软化筋结包块。这顺气活血散中的水蛭、甲珠专门就是入血分化疾块的,而冰片可以引药深入,直达病所。你们可以看见其他很多人治疗新伤类疾病的方子都加了冰片的,而我的新伤敷药大都没有冰片,为什么呢?冰片这个药可以引药深入,也可以引邪深入,就是表浅的疾病用冰片反而将疾病引到深处。所以我很少用冰片这味药。
最后我再谈谈滑囊炎和痛风的问题,滑囊炎和痛风在我看来其病机都类似,都是湿为主因。湿性粘滞,如油裹面,就好比灰面里面掺了油,要想将油分离出来很难,所以这类疾病难医,容易复发。滑囊炎我个人的理解是气虚间夹痰湿,痹堵气血所致。滑囊炎在临床中常见两种情况,一种是关节肿胀而且皮肤发红发热,肿胀的时候可以用针抽出黄色的分泌液。一种是关节肿而不红。红肿者疼痛相对典型一些。痰湿郁而化热所致,我临床运用的是通络消肿散。关节肿而不红的,我外敷的是陈伤方。痛风很多人都知道,关节红肿疼痛,以足第一掌趾关节最为多见,夜间疼痛典型,患者常常因为疼痛剧烈而不能入睡,我们中医喊这个痛风叫“白虎历节”就好比老虎在肯你的骨头一样,这种情况我就是敷的痛风散。这个方子我在我们论坛公布的时候也是非常火爆的一个帖子,很多人转帖转载,回帖效果都是很满意的。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说,这个方子阿魏是主药,最好不要去掉。阿魏取其腥臭入血脉,化痰消痞的,如实在没有就多加土鳖和地龙。土鳖可以大散无名肿毒,地龙善清湿热。
15、小儿泄泻—外敷药
[方剂]白胡椒2份,肉桂、丁香各1份,藿香1份半。
[制用法]研成细末,混匀装瓶密封备用。每次1-3克,用温开水调成糊状,薄布包好,于脐部放消毒纱布一块,然后将药放上,后用胶布固定。每天1次,第2天对时(即24小时)换药。湿热型泄泻忌用。
[疗效]治疗10例属脾虚型、脾肾阳虚型、风寒型之小儿泄泻,均在用药2-3次后痊愈。
[验证]程xx,男,1岁4个月。患儿曾因腹泻住院2次。现排蛋花样大便2天,每天7次之多,便下稀薄,挟有完谷,每食后作泻;伴呕吐,面色苍白,寐时露睛,舌淡、苔薄白。用上药1.5克外敷神阙(即脐部)2次,第3天解黄色条便1次,症消纳增,调养而愈。
16、治疗鹅掌风
:金银花15g,连翘10g,当归10g,赤芍10g,荆芥5g,防风5g,黄柏10g,地肤子3g,葱白6根
用法:上药水煎后取1/3内服,另2/3药液趁热浸泡熏洗手掌50分钟,若药凉可加热再熏洗,然后涂擦外敷药
:雄黄10g,青黛5g,苍术5g,黄柏5g,白芷5g,赤芍5g,轻粉2g,枯矾3g.制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用猪板油调成油膏。
用法:每日早晚坚持用内服药熏汤50分钟左右,然后涂上此药膏.早晚各—次,一般一次即可见效,连续使用10—16天顽疾鹅掌风可望治愈。
17、颈肩腰腿痛—神奇的外敷药方
威灵仙g透骨草g白芥子g南星g洋金花g川乌g草乌g乳香g没药g细辛g马钱子g蛇床子g共为细粉适量用凉水拌成糊状外敷一小时,有热感正常。3天用一次。
高血压、糖尿病、孕妇禁用
18、腰椎间盘突出—外敷药
治疗方法以驱风,活血化瘀,温通经络为主进行治疗。
红花20g、桑枝40g、苏木40g、紫草30g、伸筋草30g、千年健60g、桂枝30g、鸡血藤50g、路路通60g、艾叶30g,将上药裹于布袋中,在锅中加水浸泡30min后,煮沸。将预先准备好的毛巾叠为小长方形,放入锅内煮沸20min,然后进行局部热敷。患者俯卧位,适当暴露腰部,将毛巾拧至不滴水,毛巾温度为40~45℃。以患者热敷部位皮肤感觉不热为换巾指征,反复更换热敷毛巾。热敷时间30min,每日治疗1~2次,15天为1个疗程。热敷时应注意避免烫伤;局部患皮肤病、有炎症者不宜行本疗法。
19、自制跌打伤科外敷药方此方为我自创,用于跌打扭伤,碰伤,骨折初期,红肿热痛,青紫疼痛,用之外敷,百试百灵,药味不多而能各司其职,不在多而在精也。药简而效佳,且无皮肤过敏之虞,切勿轻视。
侧柏叶黄柏50大黄薄荷50泽兰50两面针白芷山栀子桃仁80红花80
上药共研细末,红肿热痛或小儿皮肤,用蜂蜜(菊花蜜最好)伴炒热外敷,青紫疼痛或大人,用蜂蜜米酒各半炒热外敷,血糖高者单用米酒炒。此方是双柏散加桃仁红花以散瘀,山栀子清热,两面针、白芷止痛,效果较原方更佳。
20、高血压恢复正常——外敷涌泉穴半小时可使
糯米3克,黑胡椒1.5克,桃仁、杏仁、栀子各3克。
高血压
将上述药物共研细末后,用鸡蛋清调成糊状。
外敷在涌泉穴上,用胶布固定。
待血压下降后(半小时左右),再将外敷药取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