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海洋中国赋》
06
超迈
齐民煮海,盐神詹王,
生于北滨,福惠庶民,
实践真知,绝域海外。
《齐民要术》如此写照: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
鬻海之民何苦门,安得母富子不贫,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过黄海接东海,
东海位于我国大陆东部,
北起江苏启东嘴,
与朝鲜济州岛西南角连线。
东北与朝鲜海峡相通,
东至日本九洲、琉球群岛及台湾省。
南界在广东省南澳岛,
至澎湖列岛到台湾省南端一线。
面积达75.2万平方千米,
平均水深米,
最大水深米。
东海拥有辽阔的大陆架,
海中岛屿星罗棋布,
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位在其中。
东海烟波浩渺,变幻莫测,
自古以来人们对其充满憧憬,
东海龙王威镇四方的故事流传至今。
距今30一10万年期间,
地球上极地冰盖扩展,
高山上冰川和雪线向下移动,
西伯利亚高气压加强,
西北风强盛,气候寒冷,海面下降,
使东海发生大海退,
形成了东海大平原。
距今3.0一1.2万年的东海海水退出,
新生的大平原矗立起,
"台湾山"、舟山等上千座山丘。
东海大平原时期,
不仅引来野兽出没,
还出现了我们祖先的脚印。
裸露岀的台湾海峡是一片泥泞的湿地,
它没能成为阻挡"海峡人"前进的步伐。
许多海峡人在从事狩猎,跟踪、捕杀人类流动的"肉库"过程中,
迂回、曲折的长途跋涉,
终于通过台湾海峡湿地,
登上了昔时的"台湾山",
即今天的台湾岛。
东海桑田有遗址,
年底至年初,
在宁波发掘出古文化遗址河姆渡,
证明了河姆渡文化与东海的密切关系。
此时,
大平原叹为雄伟壮阔的江河是长江。
之后很多很多年,
全球气候开始再度急剧变冷,
南北两极地区冰川横流,
冰盖的范围外扩百千米,
并直接作用于地球气候。
不仅使我国北部成了冰雪皑皑的世界,
也使东部一些中纬度地区海拔高度并不高的山脉,
如庐山、黄山等披上了银装。
东海与西部有冰川活动的高山,
虽相距有几千千米之遥,
东海水却与高山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国著名冰川学家、地质学家、地质力学创立者李四光,
于20世纪30一40年代多次考察庐山,
发现了一系列冰川活动的遗迹。
他以独到的见解,无畏的勇气,
力排众议推翻了外国学者提出:
中国东部山地无冰川的结论。
极寒冰川之后,
‘随着全球气候回暖,
极地和高山地区解冻了,
导致庐山冰雪也随之化成春水。
冰融水汇入湖泊、江河,
又奔腾流入东海。
还有一部分水体蒸发进入大气层,
以降水形式进入东海,
使东海水面上升,
导致冰期裸露的古陆又沉沦水下。
重回海洋的东海更加有朝气,
海水上涨海域得以恢复扩大,
继而海岸线竟直抵上海附近。
距今11万年期间,
上海地区水深达到30米左右。
变暖的东海与黄海、渤海水,
引来生活在我国南部温热海域的星轮虫大举北上。
年前,
长江、黄浦江入海之地是一片汪洋,
今日之上海尚无影无踪。
年时光里,
只有海潮的涨落与海浪的跳动,
东海与陆地的交替,
荒凉与繁华的更叠,
演绎了上海滩永远的传说。
年,
当游人陶醉于杭州西湖美景时,
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
却脚步匆匆出现在湖边、山冈、杭州湾和钱塘江畔。
他仔细观察西湖底部的泥沙,
采集杭州湾与钱塘江沉积泥沙,
伫立山冈眺望西湖与杭州湾地形变化后,俨然作出结论:"西湖以前不是淡水湖,
可以断定它是一个与海曾相通的瀉湖,
还曾是一个海湾,
西湖是由海湾演变而来"。
这位语出惊人者,
就是我国伟大的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
长江口,
堪称是我国入海河口中温情的河口。
长江流域,
是人类居住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
以其农业潜力,
对历代王朝始终具有重大经济利益,
与黄河一起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两千多年前,
长江在今镇江、扬州附近入海,
晋朝初期(公元年)长江口延伸到江阴附近,潮区界至九江附近,
唐朝初期(公元年)崇明岛出水,
唐宋之后形成了现在的入海河口。
两千多年里,
长江口在自身的变迁中以特有的温情,
抚慰了长江下游城市的诞生、发展与繁荣。
与长江口相比,
钱塘江口堪称是暴烈的河口,
这里每年都要发生钱塘江海潮奇观。
钱塘江大潮,
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
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
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
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
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
历经二千余年不衰。
相传,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是潮神生日,
故潮峰最高。
南宋朝廷曾规定,
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
以后相沿成习逐渐成观潮节。
北宋诗人潘阆在《酒泉子》中写道:
长忆观潮,滿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不湿。
别来几何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在杭州湾南缘的海中有座普陀山。
相传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道场。
普陀是舟山群岛个岛屿之一小岛,形式苍龙卧海,面积12.52平方千米,
素有"海上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据史书记载,早在多年前,
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
其名曾几经变更。
据佛教传说,
唐大中年间有一印度僧人来此,
亲睹观世音菩萨现身,
授以七色宝石,
故称此地为观世音菩萨显圣地。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
是观世音菩萨圣诞日、
六月十九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必有法会。
普陀仙境,千百年兴盛,
成为舟山群岛文化的标志,
而海洋文化只依附于其中。
温州鳌江口外有南麂岛,
我国十大美丽海岛之首,
曾名南麂、海山、南已山、南箕山,
面积7.平方千米,
最高点高程.1米。
南麂岛位于浙江省平阳县鳌江口外,
距离30海里的东海海面上。
乌瞰岛形似昂首向东飞奔的麂鹿得名。
明万历十年(年),
为加强海上防卫始设南麂副总兵。
清初郑成功坚持海上抗清,
曾驻军南麂岛西岙,
岛民以郑成功赐姓为朱封延平王,
遂称西岙为国姓岙。
岛上有一条路,名"司令部"路,
"美龄居"别墅是国民党军占领时的遗存。
海上兵戈几废兴,乡评庙算太折腾;
德清来暮长洲死,古戍荒凉感不胜。
年1月18日,
我人民解放军收复浙江台州一江山岛战斗打响,
历时三个小时一举收复一江山岛,
这是我军第一次陆海空军联合作战。
年2月25日,
台州海上重镇大陈岛随即解放。
26日,我人民解放军收复了国民党军在浙江占据的最后一个岛屿一一南麂岛,
标志浙江全境解放。
中国是一个以大陆文明为主的国家,
近代以来中国的威胁主要来自海上。
甲午海战之耻,
激励一代代有血性的中国人,
流年不负韶华,梦里几伤悲,
拜竭暗催泪,先辈有谁人?
苍苍鼓山,泱泱闽水。
年西方列强炮火轰开了福州大门。
榕城福州,
一个多世纪以来,
福州人沉思、追求、呐喊、拼搏……
海疆威武之师,肇福州马尾:
船政葳蕤,风起北洋;
国殇勿忘,多少风流人物,扬我九州神威。
年马尾船政学堂创办,
它是中国第一个近代海军学校,
中国近代航海教育的发源地,
近代远东规模最大的造船产业基地,
近代海军的摇篮,
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
马尾船政十四届共培养毕业学生人,
其中魏翰、刘步蟾、邓世昌、严复、叶富、罗丰禄、林永升、林泰曾、叶祖珪、萨镇冰、詹天佑、刘冠雄等等,
忠贞报国声名远播功勋岂可比,
历史人物和民族英雄功勋卓著,
忠贞报国声名远播乃永彪史册。
泉州湾畔,
有一个铁血与柔情交织凝固的小镇一一崇武。
崇武为崇尚武备之意,正是:
风雨不磨崇武城,
丹青难写惠安女。
崇武集屯兵、惠女、石刻、海洋文化
于一身而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
屯兵文化是崇武古城的基因,
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成个性,
储存着生命的种族、孕育、成长过程与
全部的信息,
蕴涵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厚人文情怀。
崇武古城的留存,
如果说工业革命带来的是喧嚣和勃动,
那么文化复兴带来的将是激情与思考,
因此古城是一种文化构成,
我们挟着古城走向了现代。
古城老苍深深几许,
残垣断壁留下斑驳叹息,
让人了无尘念漫步于绵长幽深时光隧道,似乎又听到早已远去了的讨海人的抽泣,继而演绎了金戈铁马纵横海疆的荣耀。
惠女文化,是我国另一个海洋文化符号。
据考证,惠安女是古代百越族后裔,
她们头上戴的蝴蝶式饰物,
实似古百越族族嶶或图腾。
惠安是个有典型母系社会遗存的地区,
惠安女手臂上佩戴的银镯和腰间的银链,相传是母系社会解体时,
女人被男子锁铐的象征。
惠安女是汉族人群中唯一穿着独特的人群,
包头巾,上身衣着很短,
露出肚脐,裤子长而宽松,
故有"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的戏称。
天下第一庙在崇武。
年9月17日上午10时,
六架国民党战斗机突袭崇武,
对来不及疏散的人民群众进行轰炸扫射。
此时的海滩上,
一个13岁的小姑娘曾阿兴受惊吓在哭喊奔跑,
当一颗炮弹在她身边爆炸的瞬间,
附近五名解放军战士不约而同扑过去,
用身体挡住飞来的弹片不幸全部牺牲。
为保护人民群众,
解放军自我暴露对空激射吸引敌机,
战斗中有24名战士献出了年轻生命。
英雄壮举感天动地,
当地群众自发为烈士集体下葬,
按当地民俗恭立"二十四大人碑"。
就在这一天,
小姑娘的母亲把女儿的名字改为"曾恨",意为永远铭记解放军救命之恩,
对敌人的憎恨。
曾恨始终不忘解放军救命之恩,
四处奔波筹钱,
倾其毕生心血建了"解放军庙",
恭敬请进当年24位烈士和其他三位在当地牺牲的烈士英灵,
正式命名为"二十七君庙"。
闽南海岸有这样一座城叫泉州,
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闽南文化的源头,
至今己有多年历史。
泉州是座迷人的古城,
历史文化积淀丰富,
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有泉州十八景,
文物瑰宝举世瞩目,
"海滨邹鲁“、"光明之城“、
"世界学者博物馆"是它的美誉。
历史上泉州号称"泉南佛国“,
有"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之说,有寺庙近百座,被评为"东亚文化之都"。
泉州洛阳桥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
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齐名。
洛阳桥,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
亿万年形成的石头,
在一千多年前忽然间苏醒了。
它有了生命,有了年轮,
有了人类赋予的文化意义。
通过雕刻在石面上的符号和特殊的图形,向后世传达了历史的价值。
今人与石头面对面,
可以相互问候,
相互倾述,
相互告白,
因此我们的生命多了一些兴趣、思考,
多了一点文化的素养。
洪武二十年(年)始筑厦门城,
寓意"国家大厦之门",
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
清顺治七年(年)郑成功驻兵厦门。
郑成功,
蒙武帝赐明朝国姓朱,
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
又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年(清顺治十八年)三月,
郑成功亲率2.5万将士驱逐窍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鼓浪屿岀现。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五龙仔",
明朝改称"鼓浪屿"。
公元8世纪前后,
来自中原的陈、薛家族先后迁居岛上,
鼓浪屿遂称"新城"、嘉禾里"之地名。
几经历史变迁,
一年,
首次在岛上设立"嘉禾千户所"。
漳州东山岛,
是一个美丽无比的海岛,
是被海潮千年折磨出来的海岛,
因此是有千秋故事的海岛。
岛上本土文化人会告异乡客,
东山岛铜山古城、古街、古厝都有遗存,海域物产有多么丰富,
民俗特点有多么鲜明,
民间传统艺术工艺有多么精湛,
海洋收藏与博物门类有多样多彩。
还会历数家珍地讲述那些解为人知的历练了海潮折磨出来的许多故事。
东山岛,
不只是一个故事,
而是一缸雪藏了的老酒,
只有品尝了它的浓度和醇厚,
足以穿越时空交几世的朋友。
钓鱼岛,
是中国东海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岛。明永乐元年(年)《顺风相送》记载:
又称钓鱼台、钓鱼屿、钓鱼山,
是中国自古以来固有的领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明春,《中国海洋报》资深记者,海洋作家、海洋文化学者、哈尔滨工程大学特聘教授、全国海洋文化联盟秘书长、中国海洋学会研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先后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人文函授大学。自80年代未入职《中国海洋报》,撰写新闻、通讯、科普、散文、评论、报告文学、传记、长篇小说、科幻等各类作品数百万字。
出版《海权论衡》《海洋权益与中国崛起》《海洋龙脉》《纵横中国海》《海洋强国梦》《中国海洋读本》《中国海洋教育读本》等专著,传记《一代宗师——赫崇本》,纪实文学《中国深蓝梦》,长篇报告文学《闯海的男人》,长篇小说《红海滩》《混沌》等30余部。央视纪录片《中国向阳红——向阳红09》《蛟龙潜深洋》撰稿,大型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撰稿人之一。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