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论依据:《本草经疏》
列位看官,今天为你说上一病,这就是脖子、颈项部位的强硬、酸痛、扭转受限,即人们常说颈椎综合征。
对于这个病,患者第一时间干嘛?当然是要查一查颈椎了。
这一查,颈椎可能确实有问题。通过针对颈椎异常的治疗,可以获得良效。不过在临床上,却有太多的人,片子拍了好几张,颈椎几乎没有问题,或者说问题不大,根本不足以引起持久的强烈疼痛。
对于这样的患者,治颈椎恐怕是不行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患者当然不知道,部分未曾深研医理的人不知道,而真正知道的大医,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说的机会和时间。
怎么办?我们为您说一说。
当然,我们作为中国卓越的网络阅读品牌,不会信口雌黄、乱说一气。我们不妨从一张不错的经验方剂谈起——
生葛根30克,威灵仙15克,秦艽12克,羌活12克,透骨草21克,鸡血藤21克,当归18克,生地18克,白芍15克,香附15克。水煎服即可。
是名方必有出处。此方的拟制者,乃是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娄多峰先生。娄师年出生,河南省原阳县人,自幼随祖父学习中医,历任河南省痹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疾病协作组领导成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痹病专业委员会顾问,乃是我国治疗痹痛的杏林大家。
看官,从这张大家的验方里,我们可以看到脖子长期酸楚、僵硬、疼痛、活动受限的一大原因。这就是血虚邪滞。
这是典型的中医讲法,但是理解起来很容易。我们知道,中医里的血,有濡养的作用。它濡养我们的脏腑,也濡养我们的关节,同时还濡养我们的筋经。脖子长期的酸痛、僵硬、活动受限,实际上就是血不能濡养筋脉所致。偏偏在这个时候,我们的脖子由于保护不当,外感风寒湿邪。风寒湿邪侵袭进来以后,发现这里气血虚少,所以就大摇大摆地安营扎寨,最终竟然滞留在颈部,这就形成了疾病的久治不愈。正就是所谓正虚邪恋、内外受敌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当然要扶正祛邪。
上面的方子里,当归、生地、白芍三味药是专门来改善血虚血淤的。其中当归可以行血活血,生地可以滋阴凉血,白芍则可以养血敛阴。它们改善我们血液不能濡养筋脉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要帮助患者止痛。用什么?用香附和鸡血藤。这两味药都有不错的活血止痛的功能。
然后,我们用一味药解肌升阳、生津柔筋。用什么?用葛根。这味药值得好好说一说。葛根,性味甘、辛,凉,入脾、胃经,功在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从张仲景的年代开始,医家们就发现了葛根对于解除肌肉疼痛的作用。这个作用在后人开来,就是通过反复的药理研究,最终证实了的“解痉”作用。不过古人对“解痉”没有概念。因此他们就认为,这葛根可以生发脾胃之阳气和津液,温煦并濡养肌肉,使“套”在身上的枷锁被打开,起到“解肌”的作用。总之,不管怎么说,这葛根治疗颈椎病,是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了。
最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们要一鼓作气把久久盘踞在颈椎部位的病邪驱除。用什么?用威灵仙、秦艽、羌活、透骨草。威灵仙,性味辛、咸、温,入十二经,功在散风祛湿、行气通络。秦艽,性味辛、苦、平,入胃、大肠、肝、胆经,功在散风除湿、通络舒筋、去湿热。那羌活,性味辛、苦、温,归膀胱、肝、肾经,功在散风寒湿、止痛。那透骨草,性味辛、苦,温,归肝、肾经,功在祛风除湿,解毒止痛。可见,这四味药联手,能将风、寒、湿邪全都驱除。
当然,上面这张方剂,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化裁。比如风寒表证明显的,去掉生地,加入麻黄、桂枝。发热而舌红苔黄的,加一点忍冬藤、败酱草。气虚明显的,加入一点黄芪。总之,根据情况,我们可以巧妙化裁。
应该说,上方是治疗颈椎不适的一张好方,体现了当代临床大家的经验,道出了病痛的真相。但尽管如此,列位看官如果要借鉴应用,务必请中医师当面辩证指导,不能随意盲目地应用。
全文完。不知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