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了解到,造成痛风的原因:痛风发作诱因,你知道吗
那么,对于痛风患者该如何控制及治疗呢?
饮食控制
1.避免高嘌呤饮食。应多进食,各种谷类、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含嘌呤最少,而且蔬菜水果等属于碱性食物,有助于降尿酸。
蔬菜水果多属碱性食物,可以增加体内碱储量,使体液pH值升高。防止尿酸结晶形成并促使其溶解,增加尿酸的排出量,防止形成结石并使已形成的结石溶解;
蔬菜水果多富含钾元素,而钾可以促进肾脏排出尿酸,减少尿酸盐沉积。另外富含果糖的水果应减少摄入;
注意富含果糖的水果或饮品应减少摄入。
2.水的摄入要充足:多喝水可以增加尿量,有助于尿酸的排出;
建议多喝弱碱水。弱碱水含有多种矿物质,可以清楚人体内酸性代谢物,改善痛风患者的酸性体质,能够更好地促进尿酸排出体外。一些天然的矿泉水、苏打水都是弱碱性水;建议每天2-3升,出汗后立即补充。
严格戒酒
血清尿酸值与饮酒量呈高度正相关,饮酒是血清尿酸值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急性痛风关节炎频发或病情进展期和疾病控制不好时禁止饮酒。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尿酸,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药物治疗
1急性期的治疗
1、秋水仙碱
是治疗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服用越早效果越好,一般建议在发作24小时内开始服用,多数患者24~48小时内起效。
秋水仙碱的毒副作用较大,可引起严重腹泻。另外,长期服用秋水仙碱可引起骨髓抑制和肝肾损害,因此,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一旦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
2、非甾体抗炎药
疼痛症状不是特别严重的痛风患者。
不良反应主要是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另外,长期大量服用此非甾体消炎药会还会损害肝肾。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或双氯芬酸,次选布洛芬或尼美舒利。
3、糖皮质激素
治疗急性痛风有明显疗效,迅速缓解症状。临床上,当非甾体消炎药、秋水仙碱等常规止痛药不能完全奏效或者存在使用禁忌时,我们可以选择糖皮质激素。
但糖皮质激素是一把双刃剑,副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可导致血压及血糖升高、消化性溃疡出血、继发性骨质疏松等等。因此,激素止痛一般不作为首选。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最好与秋水仙碱联用,以避免停药后反跳。此外还要注意,尽量避免将糖皮质激素与非甾体消炎药联用,以免加重胃粘膜的损伤。
1.急性痛风发病后24小时内,应该给与药物治疗
2.急性发作期,已经使用的降尿酸药物可以继续使用
3.NSAIDs、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是急性关节炎发作的一线治疗药物,对于严重以及顽固的病例,可以联合使用;一般采用激素+秋水仙碱,NSAIDs+秋水仙碱。
2间歇期及慢性期治疗
1、抑制尿酸合成药
(1)别嘌醇
痛风发作控制后2周开始服用。
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肾功损害、白细胞减少。对别嘌呤醇过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明显血细胞减少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痛风急性期禁用。
(2)非布司他
与别嘌醇相比具有相当或略好的降尿酸作用,副作用较少,更适合肾功能不全或肾结石患者。但价格比别嘌醇高出许多。
2、促尿酸排泄药
(1)丙磺舒
每次0.25克,每日2次,1周后逐渐增为每次0.5克,每日2次。
此药不良反应较少,但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治疗初期可使症状加重。
(2)苯溴马隆
常用剂量为25-mg,1次/d。餐后口服。
不良反应较轻微,少有皮疹、发热和胃肠道反应。
3、碱性药物
碳酸氢钠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碱化尿液的药物。
治疗痛风强调要碱化尿液,但是,碱化尿液也应适度,尿液最佳PH值在6.2~6.9。尿液过度碱化(尿pH>7.0),不仅可导致碱中毒,而且容易形成草酸钙或其他类型的肾结石,或者在尿酸结石表面形成磷酸盐外壳从而阻止其进一步溶解。
一般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痛风属于痹症的范围治疗以清热利尿、通络止痛为主。
1.薏苡仁、土茯苓、茯苓、车前子、黄柏、苍术、蚕纱、泽兰等多种中药具有明显的促进尿酸排泄,降低尿酸作用。
2.威灵仙、秦艽不仅具有增加尿酸排泄而起到抗痛风的作用,并可促进尿酸溶解。
3.大黄、当归、泽兰甚至还能抑制尿酸合成,改善肾血液流量,减轻炎症渗出和局部关节肿胀疼痛的作用。
4.中成药
痛风定胶囊:清热祛湿,活血通络定痛
痛风舒胶囊:清热,利湿,解毒
5.外用:
青鹏软膏:活血化瘀,消炎止痛
关于痛风的控制与治疗,你了解了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