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汤特效处方!组成:土茯苓30、萆薢30、威灵仙15、桃仁10、红花10、泽兰10、泽泻20、苡米30、车前子30、苍术15、山慈姑15、胆星15等。-
分析:以土茯苓、威灵仙、萆薢三味为主药,有显著排尿酸作用。威灵仙辛散宣导,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对改善关节肿痛确有殊功。汤剂用量一般为30克。-
上方为朱良春老中医拟定,经博主临床多方验证应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痛风的并发症 依据欧美对痛风患者死亡原因的统计,因痛风而产生的并发症中,以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占最多,其次是尿毒症、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但在亚洲地区日本的研究却以以尿毒症居首位,其次才是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1.肾机能障碍2.缺血性心脏病3.肾结石4.肥胖症5.高血脂症6.糖尿病7.高血压中医对痛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以下几方面: 1.素体阳盛,脏腑蕴毒: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入骨节的先决条件,积热日久,热郁为毒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 2.湿热浊毒,留注关节:湿热浊毒,根于脾胃,留滞经脉,壅闭经络,流注关节,若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所以湿热浊毒是形成痛风石的主要原因。 3.脾虚为本,湿浊为标: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调,酿生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本病。 4.外邪侵袭:外邪留滞肌肉关节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久则可致气血亏损,血热致瘀,络道阻塞,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及僵硬。中医学中亦有“痛风”病名,且历代医家有所论述。元·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曾列痛风专篇,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清·林佩琴《类症治裁》:“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
三维正骨手法及影像诊断学习班于5月17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举行欢迎届时参加!
授课内容:
:
1、怎么因人、因病、因症辩证施治。内容:触诊查找病灶点、定位、定手法、定角度。
2、传授脊椎矫正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效矫正手法;
3、软组织损伤的手法治疗,脊柱和四肢关节微小移位的手法治疗等;
4、0型腿、长短腿、骨盆倾斜的手法治疗。
5、脊柱相关疾病手法治疗包括:
颈源性疾病的手法治疗:如眩晕、血压异常、头痛、视力异常、失眠、耳鸣等。
胸源性疾病的手法治疗:如心率失常、咽炎、糖尿病、心率过速等
腰源性疾病的手法:如:排尿异常、性功能障碍、月经不调、痛经等。
6、临床实践:专家指导一对一练习,直至掌握触诊、用点、力的大小、方向等四两拨千斤的杠杆原理。
:
通过西医先进直观的影像检查和判读,作为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依据,在此基础上再施以中医准确(定位、定向、定力)
的诊断及治疗手法,使得脊柱复位及相应脏器的疾病得以调理或痊愈。
本期主讲:脊柱影像检查基础方法介绍和X光、核磁、CT判读技术;根据影像检查结果如何判断定位脊柱相关疾病;根据影像判
定实施各种放松和矫正的准确治疗。重点讲授颈、胸、腰、骶椎,骨盆及骶髂关节的观片技巧及典型病例解析、答疑。从专业角
度出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效促进疼痛规范化诊疗工作,使您临床观片诊断水平突飞猛进!
北京开学时间:年5月17号—19日(16日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