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患者:刘某某年1月生。(一)首诊:年8月10日主诉:咳嗽伴胸闷2年,进行性加重2个月。现病史:患者自述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胸闷,活动后加重。医院、医院、医院等,服用抗生素、止咳药物、舒利迭等,效果不显。为求中西医结合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自发病以来,头胀痛,后枕部及双足、双手湿疹,伴有瘙痒、疱疹,破后流黄水;纳差,入睡困难,多梦,纳少,情绪低落,大便困难,2-3日一行,小便可。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年,服用拜新同、倍博特、倍他乐克缓释片等,效不佳,维持于-/-99mmHg;高脂血症病史2年;甲状腺结节病史2年;多发肺结节2年;4年前卵巢恶性肿瘤卵巢并子宫摘除术后。胸部CT:双肺多发结节,右肺中叶炎症,双肺下叶多发磨玻璃样阴影。系统辨证脉象特征:整体脉象:郁动,敛,粗,热,强,高不及深太多,进少退多,缓,稠,涩。左寸:沉、稠、滑。右寸:沉、郁动、躁动。中医诊断:咳嗽肺气郁闭证。治疗原则:疏肝解郁、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口服药物: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外治疗法:去肝经、胆经、心经及督脉手法及机器震动按摩,每周一次。治疗效果:患者口服草药及每周一次经络疏通疗法。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后枕部湿疹逐渐减少,双上肢湿疹加重并流黄水增多,双下肢湿疹逐渐减少;体重逐渐减少,咳嗽及憋喘逐渐缓解;血压维持目前治疗治疗方案,稳定于-/80-90mmHg之间。至第四周时,患者偶尔咳嗽,胸闷明显缓解;后枕部湿疹消,双下肢少量湿疹,双手湿疹有增多趋势。第四周后某一傍晚,患者经络疏通后,晚餐饮用两杯啤酒后呕吐(平素可饮用中度白酒约1斤左右),呕吐物为黑色粘稠酸臭样物质,大约ml左右,呕吐后患者自觉浑身清爽。因患者工作调动,经络疏通治疗暂停,带中药前往重庆。患者因工作调动,前往重庆,中药未能坚持服用,症状又有反复,湿疹加重,咳嗽及胸闷憋喘复又加重。(二)年4月左右。患者复查胸部CT发现肺结节数目增加,肺部感染及磨玻璃样阴影增加,咳嗽及胸闷症状加重,自认为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就诊于张鸣鹤老专家门诊,坚持服用中药治疗1个月,效果不明显。(三)年10月20日脑病二科成立之后,患者来我院调理。患者脉象特征如前,变化不大,入院后给予中医内外治疗法。内治疗法:活血化瘀、清热除烦安神。中药方剂:柴胡12白芍21当归15川芎15枳壳12红花9桃仁12桔梗12熟地黄21甘草6川牛膝15徐长卿20姜黄15桑枝30防风12羌活15丹参20皂角刺9威灵仙20天麻20,外治疗法:腹针疗法疏肝解郁针法;并肝经、胆经、心经疏解疗法;温经达表汤中药熏浴。治疗过程中,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头胀痛、烦躁、易激惹、多汗,考虑为肝气郁滞得以疏解,郁气、郁热疏散后,气热上行,肝火得疏,出现以上症状。外治法治疗调整为引火归元,引气下行,并艾灸涌泉。治疗两周后出院,患者湿疹、胸闷明显好转,体重减重10斤,腹围减少5。出院后,患者坚持服用中药,并坚持使用艾灸仪艾灸足部,电动刮痧仪前胸部及腹部艾灸并刮痧。
(四)年4月9日患者继上次出院以后,症状未见反复,头晕、头胀,为求进一步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入住我病区。系统辨证整体脉象特征:上、躁动、粗、热、强、稠、滑、敛;局部脉象特征:右寸稍沉、稠、涩。中医诊断:咳嗽肝火犯肺证。治疗原则:疏肝泻火,平肝降火平肺中药内治法:天麻30钩藤20川牛膝30天冬15玄参30夏枯草12黄芩12丹皮20防风20当归20白芍30苍术30姜黄15白芥子9皂角刺9浙贝12中医外治法:温经达表方中药熏浴;肝胆经、心经、督脉疏通经络法。治疗10天后出院,患者湿疹消,头晕、头胀消。6月份复查胸部CT:肺部炎症消失,磨玻璃样阴影消失,仅遗留一枚肺结节。
作者:丁晓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