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头痛的福音

1临床资料

一般资医院门诊病例。治疗组52例,其中男18例,女34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9岁,平均年龄35-3岁,病程15天~6年。对照组32例,男8例,女24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7岁,平均年龄35.4岁,病程13天~5年半。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基本相同,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诊断标准参照《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血管神经性头痛拟定,全部病人均做脑电图、脑血流图检查,部分病例做头颅CT,排除高血压、颅内感染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而确诊为神经性头痛。

2治疗方法

(五龙驱寒汤)治疗组采用止头痛方治疗。药用:川芎15克,酸枣仁15克,丹参30克,远志12克,白芷10克,地龙10克,石决明30克,石菖蒲12克。湿热偏盛加黄芩10克,黄连10克;伴阴虚阳亢者加钩藤15克,柴胡6克,天麻12克;伴气血不足者加当归15克,白芍15克,黄芪30克;伴瘀血阻络者加桃仁8克,郁金10克,赤芍12克。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7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中西药物及物理治疗。

对照组发作期根据头痛性质程度选用止痛药止痛镇静,睡前口服西比灵胶囊,每晚2粒:并口服谷维素片每天3次,每次20毫克,30天为1疗程。

但是后来发现结果并不而结,大多数患者都是在复发的,采用(五龙镇痛汤)治疗一月后,逐渐痊愈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卫生部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痊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6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疼痛强度减轻2级,伴随症状减轻,或发作次数,或疼痛持续时间减少2/3以上;有效:疼痛强度减轻1级或发作间隔延长,或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2/3;无效:疼痛强度减轻不足1级,或疼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1,3,或疼痛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现代医学对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因病理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此病与精神压力、交感神经、神经血管及发热、情绪不稳定等因素有关,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应用止痛镇痛、激素药物对症治疗。本病属于中医的“偏头痛”、“头风”、“脑风”范畴。头为诸阳之会,风为阳邪,其性轻扬,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所以头痛多责之风邪外袭,脉络痹阻所致。故笔者以息风通络,活血化瘀止痛为治疗原则,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自拟止头痛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方中,川芎活血祛瘀,祛风止痛,善于行散,有“上行头目,下行血脉”之功效,为治头痛之要药:白芷辛温走散善搜脑风,与川芎配伍能直达病所:地龙搜风通络,镇痛解痉,还可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力;石决明柔肝平肝以制内风;丹参以其苦寒之性清泻有余之亢阳;气为血之帅,气郁则血瘀,而“一味丹参,功同四物”

(五龙镇痛汤)故借其活血之力以行气之郁滞,同时还可以养心血,安心神:远志、石菖蒲豁痰宁心开窍:辅以酸枣仁安神宁心养肝,全方共奏祛风通络、活血化瘀止痛之功,瘀消脉络畅通,头通可愈。(王世龙教授)

(五龙镇痛汤)组成:组成白芍30,炙甘草,蜈蚣,全蝎,白芷,川芎,蔓荆子,徐长卿。升麻,石菖蒲。醋山甲,磁石等

  功能活络通窍,缓急止痛。

  主治神经性头痛。

用法热水浸泡30分钟,药袋烫热后,饭前30分钟服用,日服两次,。。在治疗期间要加强体育锻炼或适当的体力劳动,但勿过劳。减少脑力劳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勿吸烟、饮酒,勿食辛辣厚味。

 方解神经性头痛,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脑力劳动者发病较多。患者除头痛外,常伴有失眠、心悸、头晕、多梦、记忆力减退、感情容易冲动、易疲劳等症。神经性头痛多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头痛病因多由于肝气郁结,化火伤阴,或脾虚失运,痰浊阻滞,清阳不升,或精血不足,脑失所养,而致筋脉拘急,脉络不通而头痛。芍虫芎芷汤方用白芍、甘草相合,为《伤寒论》芍药甘草汤,能酸肝化阴,缓急止痛;蜈蚣、全蝎通络化瘀而止痛,二药相配对顽固性疼痛有良好的通络止痛功效;川芎味辛上行,能升清阳之气,善治诸经头痛;白芷祛风,通九窍,止头痛;蔓荆子祛风,止痛;徐长卿止痛。诸药相伍,相得益彰。

加减头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痛如针刺,脉涩,属瘀血者,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头痛头胀,头晕目眩,性情急躁易怒,脉弦属肝阳上亢者,加石决明30克,珍珠母30克,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头痛头晕,耳鸣口苦,面红目赤,便秘尿黄,脉弦数属肝火上炎者,加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头痛绵绵,过劳则剧,气短乏力,语音低微,面色白光白,失眠多梦,脉细无力属气血两虚者,

加当归10克,龙眼肉15克,党参15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熟地黄20克;头痛而胀,首重如裹,恶心纳少,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属痰湿者,加制半夏10克,白术15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生薏苡仁25克;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脉沉细无力,属肾虚者,加熟地黄20克,山茱萸15克,枸杞子15克,菟丝子20克;头痛恶热,口渴喜凉饮,满面红赤,脉数属胃热者

加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伴有心悸,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克,夜交藤20克,柏子仁10克,五味子10克;胸腔满闷,嗳气不舒者,加香附10克,枳壳10克,陈皮10克;记忆力减退者,加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龙眼肉15克;后头痛者加羌活10克,前额部头痛者加葛根15克,两侧太阳穴或偏头痛者加柴胡10克,巅顶部疼痛者加吴茱萸3克。

加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伴有心悸,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克,夜交藤20克,柏子仁10克,五味子10克;胸腔满闷,嗳气不舒者,加香附10克,枳壳10克,陈皮10克;记忆力减退者,加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龙眼肉15克;后头痛者加羌活10克,前额部头痛者加葛根15克,两侧太阳穴或偏头痛者加柴胡10克,巅顶部疼痛者加吴茱萸3克。

王世龙,男,生于年。河北省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保定市名医,保定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从事中医工作40余年,少年行医、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科疑难疾病,治疗震颤、萎症、神经系统疾病、不宁腿、白塞氏等疗效显著。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

神经性头疼、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近年来以柴芎汤加减治疗偏头痛,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病例如下。

所选病人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18~60岁。排除患其他疾病所致头痛如:①高血压、颈部病变、枕神经痛、癫痫患者以及脑肿瘤、结核、脑血管畸形等器质性病变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所致的头痛;②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和孕妇。③伴有糖尿病、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诊断标准:参照年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中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①18岁≤年龄≤60岁反复发作的头痛患者;近3个月平均发作≥2次,有1年以上偏头痛病史。②发作时头痛剧烈,局限于头部一侧痛甚者可伴恶心呕吐等。③入选患者神经系统检查和内科检查无阳性体征。

处方:麦芽、黄芪各20克,威灵仙、川芎、黄芩、蔓荆子各12克,柴胡、制半夏、当归、赤芍、白芍、白芷各10克,甘草6克,细辛3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4周为1疗程。

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头痛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判定。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恢复正常学习,生活、工作,停药6个月以上无复发为痊愈;症状明显减轻,能坚持学习和工作者;或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间缩短为有效;症状无改变者为无效。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2例,占37.5%;好转17例,占53%;无效3例,占9.4%;总有效90.6%。

不定时更新各类的疾病病例,如果不小心发到某一位的患者病例,联系我删除,谢谢

体会:本病治疗拟以柴胡升清阳,疏调气机,透邪和解,又可引诸药以达病所,黄芪、当归、芍药扶正补虚,益气养血活血,柔肝止痛;制半夏降逆,能和胃气而通阴阳,配黄芩透邪降浊阴;川芎辛香升散,血中之气药,善于上行头面,下行血海,擅搜风解郁、通络止痛,行气活血而利清窍,细辛通窍止痛、祛风散寒,白芷祛风通窍、活血止痛,威灵仙通达经络止痛,

蔓荆子清利头目,祛风止痛,麦芽疏肝行气、消食健脾,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调和气血阴阳,“通则不痛”,使血行邪祛络通,共达和解疏经、通络止痛之功。临床加减应用常常能获得良好疗效,且安全有效、又可缓解症状,避免不良反应和因频繁用药引起的药源性疾患。可以较长时间服用以控制复发,患者易于接受,具良好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血压异常者慎用此方)。(王世龙)

18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注意
治疗白癜风的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xiana.com/wxpf/30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