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在中医学中称为骨痹,中医治疗骨痹方法众多,多配合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内服汤药治疗、针灸治疗、针刀治疗、推拿按摩、熏蒸治疗、外敷治疗、中药离子导入。主要分为内治和外治两大类。
(一)中药治疗
1.治则治法
(1)扶正:补益肝肾,调和气血。
(2)祛邪:祛风散寒,利湿清热;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2.辨证论治—辨证分型
骨痹的辨证分型分为四种:寒湿痹阻、湿热痹阻、肝肾亏虚、痰瘀互结。
(1)寒湿痹阻
①证候:四肢关节疼痛,或有肿胀,疼痛固定,痛如刀割,屈伸不利,昼轻夜重,怕风冷,阴雨天易加重,肢体酸胀沉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象弦紧。
②以关节疼痛、肢体酸胀沉重、怕风冷、阴雨天易加重为辨证要点。
③治法:散寒除湿,祛风通络。
④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薏苡仁30g、苍术15g、川芎12g、当归12g、麻黄9g、桂枝12g、羌活15g、独活20g、防风12g、制川乌10g(先煎)、川牛膝20g。
⑤方解:方中薏苡仁、苍术、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川乌、麻黄、桂枝温经散寒;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川牛膝活血通络。
⑥加减法:如关节肿胀或有积液,可加茯苓、泽泻、车前草;如上肢痛甚加细辛、片姜黄;下肢痛甚加松节、钻地风;如服药后有咽干、咽痛等症出现,可酌加麦冬、生地、玄参。
(2)湿热痹阻
①证候:关节红肿,灼热焮痛,或有积液,或有水肿,肢节屈伸不利,身热不扬,汗出烦心,口苦粘腻,食欲不振,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②以关节红肿热痛、口苦粘腻、纳呆、苔黄腻为辨证要点。
③治法:清热除湿,蠲痹通络。
④方药:四妙丸合宣痹汤加减。
苍术15g、黄柏10g、薏苡仁30g、土茯苓30g、栀子10g、金银花20g、连翘15g、川牛膝20g、防己10g、赤芍15g。
⑤方解:方中金银花、连翘、黄柏、栀子清热解毒;生薏米、土茯苓、防己清热除湿;苍术健脾燥湿;赤芍、牛膝活血通络。
⑥加减法:如发热、关节红肿明显者加豨莶草、海桐皮;如关节积液或有浮肿者加车前草、泽泻、赤小豆;如关节僵硬、疼痛剧烈者加炮山甲、全蝎、白花蛇。
(3)肝肾亏虚
①证候:腰脊疼痛,上连项背,下达髋膝,僵硬拘紧,转侧不利,俯仰艰难。腹股之间,牵动则痛,或有骨蒸潮热,自汗盗汗。舌质尖红,苔白少津,脉象沉细或细数。
②以腰髋疼痛,脊柱僵硬拘紧,腹股之间牵动则痛为辨证要点。
③治法: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④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15g、桑寄生30g、熟地黄20g、羌活12g、杜仲12g、枸杞子15g、土鳖虫10g、川芎15g、当归15g、白芍15g、川牛膝20g。
⑤方解:方中熟地、杜仲、枸杞子、桑寄生补益肝肾;独活、羌活祛风湿;土鳖虫、当归、川芎、白芍活血化瘀;川牛膝活血通络。
⑥加减法:如有骨蒸潮热,自汗盗汗、腰髋灼痛者,加柴胡、丹皮、知母;熟地黄改用生地黄:如恶寒、肢冷,得热痛减,加桂枝、川椒、熟附子。
(4)痰瘀互结
①证候:肢体骨节漫肿、刺痛、沉重,甚则畸形、僵硬、强直。肢体屈伸不利,动则痛剧,肌肤有痰核,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腻,脉沉细或弦涩。
②以关节疼痛、肿胀变形、动则痛剧、难以屈伸、舌质紫暗为辨证要点。
③治法: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④方药:当归没药丸合指迷茯苓丸加减。
黄芪30g、当归15g、川芎12g、桃仁10g、红花10g、制乳香6g、制没药6g、炮山甲9g、土鳖虫10g、半夏10g、白芥子10g、全蝎6g(研冲)。
⑤方解:方中黄芪、当归、川芎补益气血;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山甲、土鳖虫活血化瘀;全蝎祛风解痉;白芥子、半夏化痰散结。
⑥加减法:关节红肿疼痛或有低热者加金银花、板蓝根、虎杖;关节冷痛,得热痛减者加桂枝、制附片。
3.注意辨病位用药
(1)颈椎骨刺压迫经络出现颈部活动不适、酸重、上肢麻木、肩背疼痛者,加用葛根、桂枝,以祛风通络,柔筋止痛。伴有眩晕、头痛者、加菊花、天麻,以祛风清热、平肝熄风。
(2)腰椎骨刺压迫三阳经出现下肢疼痛剧烈、麻木者,加用白芍、川牛膝、伸筋草,以柔肝舒筋、缓急止痛。
(3)腰痛明显者,加用土鳖虫、川断,以补肝肾、强筋骨,活血止痛。
(4)双膝关节疼痛不肿者加全蝎、玄胡,以活血止痛。
(5)伴有肿胀或积液者,加土茯苓、车前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6)足跟痛行走困难者加两头尖,钻地风,以软坚散结、活血止痛。
(二)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局部或全身穴位,可有效疏通全身或局部经络,起到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作用。
1.腰椎关节可选用肾俞、大肠俞、关元俞、气海、委中、昆仑。
2.腰骶关节可选用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腰阳关、委中、昆仑。
3.髋关节可选用环跳、居髎、阳陵泉、绝骨。
4.膝关节可选用内外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阿是穴。
5.针刺得气后用提插捻转补泻法,留针15-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针刀治疗
1.选取关节周围痛点及硬结,松解剥离组织粘连,恢复肌腱、韧带动态平衡,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2.根据生物力学松解高张部位,重建动态平衡。
3.刺激穴位,改善血运及滑液分泌。
(四)推拿按摩
1.传统认为推拿按摩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舒筋缓急、调理关节、调节脏腑的作用。
2.现代研究证实推拿按摩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退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降低关节内压、骨内压,缓解软骨组织的降解,促进损伤软骨的代谢和修复。
3.主要方法:松解法、拨离手法、屈伸牵引法、整理法等。
(五)熏蒸治疗
1.中药薰洗疗法具有扩张血管,增强代谢,改善循环,加强营养,消炎止痛和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2.现代医学认为,热作用于皮肤,可使温度感受器受到刺激,抑制疼痛反射;深部透热,可作用于关节、韧带和骨骼,可使肌梭兴奋性下降,缓解肌肉痉挛;可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减轻局部充血,促进炎症吸收,起到治疗作用。
3.常选用具有温经散寒除湿,活血化瘀通络的药物:川乌、草乌、桂枝、桑枝、羌活、独活、透骨草、伸筋草、路路通、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川芎、艾叶等。
(六)外敷治疗
1.中药外敷治疗是将药物制成膏或散剂,直接敷贴于患处。利用药物加热后的热能及药物本身的作用,具有双重功效,热能可使皮肤黏膜充血扩张,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能渗透到关节组织内;所用中药具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的作用。
2.两者协同作用可加速局部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减轻静脉瘀滞,降低骨内压力,促进关节积液吸收,缓解疼痛和肿胀,从而达到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3.常用药物有麻黄、桂枝、生川乌、生草乌、制乳没、骨碎补、川断、羌活、独活、牛膝、木瓜、当归、红花、松香等。
(七)中药离子导入法
1.用离子机脉冲电位对穴位刺激,通过直流电使药物离子透入病变局部,减少组织液渗出,解除对神经的压迫,通络而镇痛。
2.常用药物有当归、赤芍、威灵仙、仙灵脾、透骨草、羌活、独活、防风、刘寄奴、延胡索、桂枝、细辛、苍术、红花、木香、陈醋等。
五、骨痹的中医调护
包括饮食调护、起居调护、情志调护。
(一)饮食调护
1.《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从五行相克的角度指出多食甜食易得骨病,提醒我们不要偏食甜食。
2.宜多食含硫的食物,如芦笋、鸡蛋、大蒜、洋葱。因为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的修补与重建都要以硫为原料,同时硫也有助于钙的吸收。
3.宜多食含组氨酸的食物,如稻米、小麦和黑麦,组氨酸有利于清除机体过剩的金属。
4.宜多食用富含胡萝卜素,黄酮类,维生素C和E以及含硫化合物的食物。
5.宜经常吃新鲜的菠萝,可减少患部的感染。
6.宜重视补钙。应以食补为基础,要注意营养的平衡,多食奶制品(如鲜奶、酸奶、奶酪)、豆制品(如豆浆、豆粉、豆腐、腐竹等)、蔬菜(如金针菜、胡萝卜、小白菜、小油菜)及紫菜、海带、鱼、虾等海鲜类。
7.同时应多见阳光及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吸收。
8.必要时,适量补充钙剂。
9.保证每天都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亚麻籽、稻米麸、燕麦麸等。
10.禁服铁或含铁的复合维生素。因为铁与疼痛、肿胀和关节损伤有关。
11.茄属蔬菜,如西红柿、土豆、茄子、辣椒等及烟草中的生物碱能使关节炎症状加重,最好不食。
12.还可根据辨证分型采取不同种类药食调理:
(1)肾阳亏虚型:仙灵脾、仙茅、仙鹤草加动物腔骨、排骨同食。
(2)肝肾阴虚型:枸杞子、熟地黄、何首乌与甲鱼同食。
(3)脾肾阳虚型:板栗、牛羊肉、大枣、补骨脂、杜仲、桑寄生等。
(二)起居调护
1.避免长时间让关节固定在同一姿势,如跪坐、盘腿、蹲;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素问·宣明五气篇》:“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尽量避免关节负重运动如跳舞、爬山、打拳。必要时可使用拐杖或助行器减轻关节负担。
2.可做骑车、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
3.关节肿痛急性期,应注意休息,减轻关节负荷;肿痛消退后可适度关节功能锻炼,坚持每日做膝关节的屈伸和旋转运动。
4.注意保暖,避免寒冷潮湿环境的不良刺激。《素问·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以冬遇此者为骨痹”。
(三)情志调护
久痹疼痛不已,多易造成情志异常,表现为情志抑郁焦虑。要对患者进行骨痹健康宣教,进行情志疏导,消除患者疑虑,正确认识疾病,帮助他们树立积极战胜疾病的信心。
六、关节功能锻炼(膝)
关节功能锻炼在骨痹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于膝关节,可进行下面几种练习方法:
(一)直腿抬高练习:仰卧,患膝伸直抬高30~40cm,足跟相当于健侧足尖的高度,尽量维持在这个体位,坚持不住时可放下休息相同的时间。每组10~20次,每天4组。如果每次抬腿可坚持1分钟以上,可进行下面练习。
(二)负重直腿抬高练习:动作同上,在足背上放置1个1kg沙袋,每组10~20次。每天4组,如果每次抬腿可坚持1分钟以上,逐渐增加重量直到5kg。
(三)负重短弧练习:仰卧,患膝下面垫一枕头,使之屈膝30°,患足负重从1kg开始,做抬腿伸直练习,每组10~20次,每天4组。如果每次抬腿可坚持1分钟以上,可逐渐增加重量,直到5kg。
(四)负重长弧练习:坐在床边,屈膝90°,小腿下垂,患足负重从1kg开始,做抬腿伸直练习,每组10~20次,每天4组,如果每次抬腿可坚持1分钟以上,可逐渐增加重量,直到5kg。
(五)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时不要做练习,应以休息为主,练习时动作要慢,过快过猛的练习有可能加重关节的疼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