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号赴宴,觉得冷气太足,偷偷往上调了几度。一会儿,中青年们觉得热,猛地又调到21度。我坐忍一会儿,趁人不备,偷偷调至26度。很快,中青年们觉得热,又调至21度。
哇!
曾几何时,我也是喊着热啊热啊的人!
(于是我去服务台求救,不想让大伙儿热,等服务员拿来“毯子”,我在一阵哄笑声中,反而豪气干云,不冷了——应该是热茶下去、且鲍鱼开吃了。)
阳澄湖一只母ha(懒得吃~)————
今天又去看中医。
这位女“名专”比上一次90多岁“名专”要年轻,约50、60岁,职业,全程没有和助理谈笑风生、闲聊不止。
开了药,这次我学到了,开成“颗粒”,不用煎药——每次煎药之后清理药渣,都会想到“渣男”的词根来源,情何以堪。
里面全是颗粒,如何服用,都备注好了。洋气。中药自费,老巨额。不料,发了个圈,有人举报:药贴开多了。
是,医生只给2周,我偏要了一个月,医院烦。
当然,我这是错误的。(原因百度,省50字。)
我的好友Q,隔空看我的方子,点评了一些。很妙啊。
我觉得她这些“推导”很诗意。
————
病人甲尽管生了毛病,可是欢声笑语,确实,生老病死是本来要经历的,与病共处。
由于现在还不能明确诊断,处于“四不像、啥啥都有可能”阶段,但肯定是自身免疫力问题,不是低,是免疫力方面的疾病。
结缔组织病;或干燥综合症早期的嫌疑。
我兼听则明。从9月以来,验血两次,看西医6、7次(包括核磁共振、B超),看中医两次;服西药1种,中医已2次配方。
中西合轨,看谁厉害。
我还搞了很多“偏方”,比如W总介绍的“亿株”的益生菌;淘宝很方便的艾灸盒子——干脆膝盖的、足底的、单个的,都搜齐了。
还有妹妹矢志不渝给我的meme膏。
你慢慢来。
这是单个的盒子,还有连成片对付膝盖、足底的,我已财大气粗都买了,且一边在家改采访稿一边“养老”。整了2、多元,倾家荡产了。这批看病买药可把我的衣服钱花掉一大笔。妹妹千叮万嘱要用的meme宝(打不出me)。于是我想起来就猛涂一阵。
————
附Q的话:
中药一般都是开14贴,因为要根据服药后情况调整,有的名师甚至只开7贴,每周换。一下子30贴,我感觉不太负责。
既然看了中医,就不要马虎,否则看的这一次经历也是白费精力。
我吃了好多年中药,近几年访遍这方面的名医,最后我认可一句:中医是安慰剂。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你还是要确诊后再应对。
中药对肝肾功能都有影响的,不能长期服用。
你中药里肯定有雷公藤、白芍,按理风湿免疫类,这是常见中药配制;淫羊霍、威灵仙是……常用的中药,威灵仙毒副作用大。
你的方子里有利尿消肿的:猪苓,白茅根,玉米须;清热解毒:水牛角;有滋阴健脾胃的:地黄;平肝:珍珠母;肾虚:淫羊霍、威灵仙、锻磁石。
这个药寒性很大,他初步的思路是利尿解毒消肿,同时滋补脾肾。
感觉上一次的思路比这一次老辣。南葶苈子、射干我都没见过。这次的药材都是常见药。这次多加了去水肿祛湿的。上次的忍冬藤是治风湿的,上次有滋补心肺的药,这次多了补脾肾的,没有心经。
中医是根据你身体反应调整的,所以刚开始看病都是7天一个疗程,之后药方加加减减,确定一个针对你的基本方子。
如今的中药材都会用化肥,这也是药材普遍没有之前效果好的因素。毒副作用增加肝脏代谢负担。中药不可常吃,吃一段时间要休息。
我Q的命令。新入的书,可惜这个假期没有时间看!因为我在加班!我是个责任感老强的女宁。0-99岁智商阅读范围
汪溶